哥廷根巔峰的跌落
20世紀初,德國哥廷根大學舉世矚目,數學大師希爾伯特領導的哥廷根學派,引導著全世界數學發展的潮頭。希爾伯特先后發表的《數論報告》,《幾何基礎》,被數學界稱為“珍品”和“經典著作”。1900年,他在第二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的《數學問題》的著名演說,開創了二十世紀數學發展的廣闊天地,由報告中的23個數學問題的研究開始,形成了現代數學的許多分支。無怪乎當這位大師70誕辰時,慶賀的人們發出“希爾伯特!”“數學!”“萬歲!”的歡呼。
由于希爾伯特杰出的才干,出眾的人品,以及他不分種族任人唯賢的用人原則,使得閔科夫斯基(愛因斯坦的老師)、赫爾曼、外爾以及一大批猶太血統的英才都投奔了哥廷根,哥廷根學派人才濟濟,建樹卓著,在不長的時間內便一躍成為數學王國的中心。許多象艾哈德·史密特那樣的學者從各名牌學府一到哥廷根便樂而不返。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多少有志于數學研究的青年,不論其國籍如何,都有這樣的呼聲:“到哥廷根去!”,僅從這一側面足以折映出哥廷根學派事業的輝煌。
但是,曾幾何時,風云突變。就在希爾伯特七十壽辰的第二年(1933年),希特勒上臺了,在蓋世太保的棍棒與刺刀的威逼下,一批批猶太血統的科學家被逐出德國,其中包括著名的漢斯·勒威,弗朗克,諾特,朗道,外爾,庫朗,西格爾……。法西斯就這樣把一個輝煌的事業斷送了,哥廷根學派的事業驟然從巔峰跌落。當一位納粹德國的教育部長問到哥廷根學派現在怎樣了時,希爾伯特答道:“哥廷根學派?現在,我這兒什么也沒有了。”
從那時起,孤獨的希爾伯特,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只能與苦悶相伴。當他最終離開時,把哥廷根事業的輝煌與對其從巔峰跌落的無限慨嘆一并留給了后人……
上一篇:后梁亡國之失
下一篇:喀麥隆民族英雄穆米埃被法國特務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