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紫水塔
紫水塔位于光山縣城東紫水河畔,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紫水塔因瀕臨紫水河而得名,塔西距老城東門約200m。該塔依河而建,坐東朝西,南、西兩面為紫水河環(huán)繞,河畔柳絲依依。人們常用“弦山紫水”或“紫水弦山”來概括光山縣。
紫水塔是典型的風水塔。據(jù)民國二十五年(1936)《光山縣志約稿》載:“王起岱字潔奄,江陵人,康熙三年以進士知光山縣……建塔于紫水上。”王起岱在光山任職是康熙三年至七年(1664—1668),建塔時間在康熙六年。塔銘記載:“光緒丙申孟夏上浣重建”。據(jù)當?shù)貍髡f,當時由于縣城東部地勢低洼,河塘眾多,每逢下雨,縣城積水皆匯集于此,形成洪災,于是人們修塔壓海眼、鎮(zhèn)洪水。還有一種說法,塔位于城東,五行強木之位,按易經(jīng)所說,強木為陽,有召東方之紫風強陽之說,故稱之為“文峰塔”。
紫水塔是河南省現(xiàn)存三座清代大型磚塔之一,平面呈八邊形,七層樓閣式磚塔,邊長3.24m,高25m,直徑7.2m,塔基高2.5m。塔自下而上各層高度遞減,塔頂為灰磚疊澀收成攢尖頂,最上部為生鐵鑄造的寶瓶狀塔剎。塔整體為花崗巖和灰磚砌就,清雅而秀麗。該塔塔門西向,為拱券式,石雕門額“紫水塔”,上款鐫“同知銜知光山事王玉山題”,下款刻“光緒丙申孟夏上浣重建”,皆陰刻正楷。各層塔檐下均為菱角牙子磚疊澀出檐,層次分明;轉角處用石條挑角飛檐,凌空欲飛,別具一格。塔心室為七層中空,壁間有石階,松木樓板。每層均辟有四個對稱的圓拱券門(第五層東北面缺一門,其他層也偶有上呈方形的門洞),通過石梯盤旋可達各層,透過門洞眺望遠方。
紫水塔為典型的樓閣式風水磚塔,外觀樸素無華,既有南方塔的清秀挺拔,也有北方塔的厚重大氣。
檐下菱角牙子裝飾(李東升提供)
塔門(李東升提供)
全景(李東升提供)
上一篇:橋梁建筑·光山永濟橋
下一篇:衙署建筑·內(nèi)鄉(xiāng)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