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被囚湯山
胡漢民,原名衍鴻,字展堂,生于廣東番禺縣。1905年,加入同盟會,先后任評議會議員、書記部書記、《民報》編輯。辛亥革命爆發后,曾任廣東都督,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秘書長。
1924年,國民黨改組后,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同年九月,孫中山率師北伐,他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兼廣東省長。11日,孫中山北上,他又代行大元帥職。
1925年,孫中山逝世,他反對共同合作。8月,廖仲愷被刺,因涉嫌出國。此后,以他為中心形成國民黨再造派。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赴南京,擔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要職,參與“清黨”、反共、反蘇,促成寧漢合作。1928年9月,提出《訓政大綱》及《國民政府組織法》,十月,出任立法院院長。他積極為蔣介石策劃,打敗各派軍閥,完成了“統一”。
1930年10月5日,蔣介石為獨攬國民黨的黨政大權,提出召開“國民會議”,制定“訓政時期約法”,設置總統,置五院院長于總統之下。這個主張與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院長胡漢民發生分歧,胡漢民強烈反對。在11月12日舉行的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長,胡漢民猛烈抨擊蔣的專斷行徑,致使蔣、胡矛盾激化。1931年2月28日晚,蔣介石以宴請議事為名,將胡漢民扣押,并軟禁于南京近效的湯山。胡漢民湯山被囚,蔣、胡合作破裂,代之以蔣、胡兩大派的尖銳對立,并導致后來寧粵分裂局面的形成。
上一篇:胡國之亡咎由自取
下一篇:胡銓填詞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