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廉頗》人物故事小傳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著名軍事將領。趙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285年),燕、秦、魏、趙、韓五國聯軍攻齊,廉頗任趙軍統帥,一舉攻克齊國靈丘等地。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奉趙王之命,會同秦、燕等國軍隊再次攻齊,趙軍很快占領齊國的陽晉(今山東鄆城西),以功被趙王封為上卿,成為趙國最高軍事將領。藺相如被拜為上卿后,位在廉頗之上,廉頗為此常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寬宏大度,廉頗也負荊請罪,演出了“將相和”的千古佳話。后廉頗率軍四出攻戰,屢立戰功。趙孝成王五年(公元前261年),廉頗領兵與秦軍相恃于長平,堅壁不戰,秦無奈施反間計,使趙孝成王命趙括代廉頗為將,致使趙軍慘敗。后以御燕有功,封信平君、代理相國職務。趙悼襄王立,廉頗因不被重用,投歸魏國,被任為客將,閑居下來。后應楚王之請,赴楚為將,最后客死在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
〔正史〕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①,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
……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②。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毕嗳缏劊豢吓c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嗳缤⑦持杵淙撼?。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是歲③,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復伐齊幾④,拔之。后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后四年⑤,藺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其明年,趙奢破秦軍于閼與下。
……
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⑥,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壁w王不聽,遂將之。
……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后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余,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
……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乃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拔之。
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趙乃以李牧為將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于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于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壁w王以為老,遂不召。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绷H卒死于壽春。
《史記》卷八一
〔注 釋〕
①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②右:秦漢以前以右為尊。③是歲:即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④幾:地名。在今河北大名東南。⑤后四年:此指趙惠文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65年。⑥長平:戰國趙地。在今河北樂縣東北。
〔相關史料〕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將兵伐齊,大破之,拜為上卿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時藺相如者亦為上卿,位在頗之右。頗不憤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而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為之下,我見必辱之?!毕嗳缏劊砍瘯?,常稱病,不欲與頗爭列。已而出,望見頗,輒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等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庸人且羞之,況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如因止之,曰:“子視廉將軍孰與秦王?”舍人曰:“不如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今所以避匿者,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②負荊③,至藺相如門謝罪。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后頗與秦相距長平,趙王信間,使趙括代頗以致敗。燕用栗腹之謀,乘趙敗弱,因舉兵擊趙。趙復使廉頗將,頗遂擊燕,大破之,得五城。趙王喜,封頗為信平君,假相國。居六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拔之。后,趙成王卒,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魏不能用。久之,趙以數困于秦,思復得廉頗,頗亦思復用于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頗見使者,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受頗仇郭開之金,還報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壁w王以為老,遂不復召。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弊渌烙趬鄞孩堋?br>
斷曰:
廉頗趙將,位下則爭。一聞公言,肉袒負荊。趙括代將,長平卒坑。再起擊燕,得燕五城,悼襄不用,奔魏以明。趙困思頗,遣使察情。上馬示健,善飯示英。使受仇金,遣矢毀名。愧為楚將,思用趙兵。壽春之死,悒悒不平。
明·黃道周《廣名將傳》卷二
〔注 釋〕
①上卿:也稱政卿、命卿。西周以來,各諸侯國執政的卿由周天子冊命的稱為上卿。春秋戰國時期,宗室世卿制度受到破壞,各諸侯國自命三軍將佐,并以三軍將佐執政,都稱為卿,以將中軍為首,稱為元帥,又稱為上卿或政卿。②肉袒:去衣露體。古時在祭祀或謝罪時表示恭敬或恐懼。③負荊:背著荊條,是請罪受罰的意思。④壽春:今安徽壽縣。
上一篇:《康有為》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康有為》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張嘉貞》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嘉貞》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