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嚴復的悲劇
嚴復(1853—1921)字又陵,又字畿道,福建閩侯人,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介紹西方資產階級學術思想的啟蒙人物。他早年被派到英國海軍大學留學,回國后任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近20年。甲午戰爭后憂慮民族存亡,努力翻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自然科學,哲學等書籍,譯的書籍有赫胥黎的《天演論》,亞丹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等,文字典雅,對當時的知識界很有影響。他的翻譯工作態度謹嚴,主張譯文要做到信、達、雅,為翻譯工作者所信奉。他熱心從西方尋求真理,所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唯物主義思想。對清末的唯新派運動起過推動作用,同時對近代知識分子掌握唯物主義,用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中國起了重要作用。他不愧為中國近代史上進步的翻譯家思想家。
令人遺憾的是他沒有把客觀理論和自己主觀的認識相結合,從而不能提出自己的新主張。使得他不能跟上時代步伐,到了晚年反對推翻滿清政府,提倡讀經,攻擊俄國革命。辛亥革命后,又與揚度等組織“籌委會”,替袁世凱稱帝辨護。
嚴復未能在翻譯西方進步思想的同時改造自己改良主義思想,這就是他由進步走向反動的悲劇所在。
上一篇:編篡《四庫全書》亦屬“文化浩劫”
下一篇:聰明反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