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遭嫉,英雄垂淚
坎尼會戰大捷后,南意大利的城市接二連三向漢尼拔投誠,意大利聯盟暫時瓦解。失敗的消息傳到羅馬,羅馬元老院采取了緊急措施:拒絕贖回俘虜;所有能夠拿起武器的男人全部被征入伍;向所有還忠于羅馬的同盟者求援;由國家出面贖出8000名年輕的奴隸編入軍隊。于是,在短短的時間內,羅馬又重建了軍隊。而且他們從失敗后認識到費邊的戰略可以有效地對付漢尼拔,于是采取了謹慎行事、拖延避戰的戰略,不與漢尼拔決戰,只是防守尚未失陷的地區,同時竭力阻止漢尼拔從新的同盟者那里得到援助,使漢尼拔的給養、兵員補充發生困難,最終耗竭其力量。而此時迦太基政府極少援助漢尼拔,漢尼拔為進行戰爭所必需的兵員、裝備、給養補充,主要靠那些投降他的意大利城市。在這種情況下,漢尼拔幾乎受到來自敵人和自己政府方面的夾擊。而且隨著戰事的延長,漢尼拔受到的這種夾擊越來越嚴重,他久在異國作戰、孤軍深入、人力不足,補給困難的弱點進一步暴露出來。為了得到給養、兵員的補充,漢尼拔只好向他的弟弟求援,而他的弟弟在進入羅馬后,在沒有同漢尼拔聯系上,就冒然進軍,結果全軍覆滅。公元前204年,羅馬統帥西庇阿進攻迦太基本土,漢尼拔在極困難的情況下被迫撤離意大利,返回迦太基,征服羅馬的計劃落空。
漢尼拔征服羅馬的設想之所以落空,除了漢尼拔主觀方面的一些原因外,例如,遲遲不進攻羅馬城,使羅馬城成為抗擊漢尼拔穩固的核心;漢尼拔急于復仇的思想等等,但由于漢尼拔連戰皆捷而使迦太基的統治者坐臥不寧、牽制漢尼拔確是漢尼拔設想落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漢尼拔連獲幾場大會戰后,勾心斗角的迦太基統治者擔心漢尼拔功高蓋世,征服意大利后返回迦太基奪取政權,于是就百般地拖延、阻撓漢尼拔請求補充兵員、增加給養的要求,說什么既然漢尼拔連獲大勝,勝利者是不需要援助為借口,對漢尼拔的請求置之不理,拒絕進一步增援漢尼拔。這樣,由于羅馬執行了費邊的拖延消耗戰略,使漢尼拔無法自籌給養、兵員的機會,漢尼拔又得不到本土的援助補充,在這時,雖然漢尼拔想攻擊羅馬城,但也是無能為力了,只能在意大利進行頑強的防御作戰。功高遭妒的漢尼拔只好空手而歸。漢尼拔不是讓羅馬軍擊敗了,而是讓自己人擊垮了。
上一篇:凱撒竟遭朋友的刺殺
下一篇:匆匆、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