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留下血的教訓
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后,全國革命運動的高潮迅速興起,共產黨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以湖南為中心的全國農村大革命蓬勃展開,廣東根據地得到統一,北伐戰爭迅速取勝。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在1927年7月后失敗了。它的失敗,除了蔣汪叛變革命,黨尚處在幼年時期這些主要原因外,黨的總書記陳獨秀所推行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也給革命造成了嚴重危害,它給我們留下了血的教訓。
陳獨秀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之一,他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的領袖,并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起過重要作用。但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及國民革命興起后,陳獨秀的思想漸漸落后時代的發展,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他的錯誤思想和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放棄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在黨的三大上,陳獨秀就主張“一切工作歸國民黨。”后來他又提出了“二次革命論”,他認為民主革命只能由資產階級領導,因為資產階級的力量“比農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在這個過程中工人階級只能站在幫助地位。在國民黨二大上,和在蔣介石提出了打擊共產黨的整理黨務案后,陳獨秀都主張退讓,結果使國民黨右派掌握了重要權力,使革命統一戰線內部潛伏下極大的危機。
二、沒有團結農民階級這支可靠同盟軍。陳獨秀認為中國農民“分散”、“保守”、“落后”難以加入革命。他指責農民運動“在各地均發生左傾的毛病”,并對農會活動和農民武裝提出了種種限制。1926年12月在中共中央漢口特別會議上,陳獨秀竟提出以限制工農運動發展,來換取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向左轉的錯誤主張。
三、忽視了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后,由于陳獨秀妥協求和致使我黨所掌握的軍事力量遭到極大消弱。1927年6月,陳獨秀為代表所謂擁護武漢國民黨政府的誠意,竟下令解散了五千工人糾察隊,并把武器交給國民黨。這樣,當蔣介石、汪精衛舉起屠刀時,我黨既無充分的思想準備,又無強大的革命武裝,在反革命的血腥屠殺下,許多共產黨員英勇地犧牲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最后以失敗告終。
從陳獨秀的錯誤及所造成的危害中,我們可得到三點用革命烈士鮮血換來的寶貴教訓:其一,必須始終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和又團結又斗爭的方針,防止資產階級右翼的篡權陰謀;其二,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必須發動農民參加革命,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其三,無產階級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在中國沒有革命的武裝,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上一篇:阿拉·烏德·丁的宗教政策
下一篇:霍亨斯陶芬王朝皇帝們的對內對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