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龍首渠
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井渠。因“穿渠得龍骨”而得名。漢武帝時為灌溉今陜西北洛水下游東岸一萬多頃咸鹵地,增加關中糧食生產,采納莊熊羆建議,從征縣(今陜西澄城縣西南)境內引洛水東南流,至今大荔西仍入洛。渠經商顏山(今名鐵鐮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沿渠線布點開挖豎井,井與井之間鑿隧道通連,構成穿過山嶺的行水隧洞。洞長10余里,最深井達40余丈。發動兵卒萬余,歷10余年始通,北周時重加開浚。井渠施工法的發明和應用,對后世有深遠影響,此法既擴大施工工作面,又利于隧通的通風、透光和出土,是一大創造。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齊梁宮體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六齊”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