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低效
近些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德育的理論和實踐遇到了新的難題和挑戰。盡管廣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不少心血,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做出了很大貢獻,但德育的效果仍不盡人意,甚至令人擔憂。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為此,我們必須冷靜地回顧和思考一下學校德育工作,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以期扭轉當前德育低效的局面。
德育低效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認識不足。德育在學校教育中被視為“軟任務”、“軟指標”,置于從屬地位。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有的學校不設專門的德育教師,有德育教師的地方也被視為“萬金油”、“替補隊員”。
第二、學生的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混亂。在部分學生的心目中,馬列主義是過時的,共產主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人生觀、道德觀問題上,他們片面突出“自我”,追求“自我”,認為雷鋒是傻子。在他們的眼里,自我價值、自我發展、自我設計、自我實現才是最時髦、最實惠的東西。有一小部分人甚至盲目崇拜西方,缺乏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三、學習目的不明確。不少學生在學習和職業取向上,片面強調個人利益,缺乏社會責任感,或學習動力不足。一部分人為升學而奮斗,還有一些學生則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早早輟學離校。
第四、勞動觀念薄弱,缺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據某市調查,有30%的學生躲避家務勞動,厭惡公益活動,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第五、嚴重的逆反心理。不少學生對教師缺乏熱情和信任,在他們遇到難題時,根本不愿意向老師或家長訴說。據北京一所重點中學學生進行自測調查,遇到困難愿找老師談的不足1%。大部分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認為是空洞無用的說教,與現實對不上號,認為有時間、有精力還不如組織看看瓊瑤小說、武俠小說。據對1226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德育感興趣者僅占2.1%,有49.1%的同學不感興趣,14.6%的同學表示厭煩。
第六、部分德育教師工作不安心,沒有積極性。由于從政策和制度上沒有根本解決德育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問題,因此造成部分德育教師不愿意再干下去,或改行或“跳槽”。部分有多年德育工作經驗的教師,不適應新形勢、新情況,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德育的低效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憂慮和關注。加強和提高德育的實效,使學校德育走出低谷已經迫在眉睫。
上一篇:德皇指揮失誤兵敗古登堡
下一篇:德謨斯梯尼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