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處求生: 羅憲守永安》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劉禪讓巴東太守襄陽人羅憲領兵二千人駐守永安,羅憲聽到成都失敗,吏民一片驚恐,便殺了一個述說成都變亂的人,百姓們才安定下來。等到得到劉禪的手令,羅憲就率領他手下的兵士到永安的都亭呆了三日。吳國聽說蜀國失敗,就起兵西上,表面上揚言來救援,實際上是想襲擊羅憲。羅憲說: “我國已經覆亡,吳國是我們的唇齒鄰邦,卻不憐憫我們的危難而背棄盟約謀取利益,實在不講信義。而且漢已滅亡,吳國怎能長久,我豈能成為吳國的降將俘虜!”于是堅守城池整治軍隊,告誡全軍將士,用節義激勵他們,全軍上下莫不激憤。吳人聽說鐘會、鄧艾失敗,百城無主,于是有兼并蜀國之心,但巴東防守堅固,兵士不能通過,于是讓撫軍步協率兵向西挺進。羅憲實力薄弱不能抵抗,就派參軍楊宗突圍跑向北面,向安東將軍陳騫告急,又給司馬昭送去文武官員的印綬和人質。步協攻打永安,羅憲與他交戰,大敗步協。孫休大怒,又派遣鎮軍陸抗等人率三萬兵士增援對羅憲的包圍。
十九日, 升司馬昭的爵位為王, 增加封邑十個郡。 王祥、 何曾、 荀顗共同去見司馬昭。荀顗對王祥說:“相國地位尊貴,何曾及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對他極為恭敬,今日我們就應當相繼跪拜,不要遲疑。”王祥說: “相國雖然地位尊貴,但他還是魏國的宰相,而我們是魏國的三公; 王、公相差只一級而已,哪有天子的三公可以隨便拜人的?這不僅有損魏朝的威望,也有虧晉王之德,君子要以禮儀敬愛別人,我不能跪拜。”進去后,荀顗就跪拜于地,只有王祥長揖不拜。司馬昭對王祥說: “今日之后才知你對我的關心之情是多么深厚。”
劉禪的全家遷居洛陽,臨行時十分紛亂倉促,劉禪的大臣沒有隨行者,只有秘書令郤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張通舍棄妻兒老小單身隨劉禪而行,劉禪仰仗郤正的導引幫助,才使自己的言談舉止合乎禮儀而無所缺憾,于是他慨然長嘆,恨自己了解郤正之晚。
當初,漢建寧太守霍弋都督南中,聽說魏兵來攻,就想赴成都協助防御,劉禪認為對敵之策已經確定就沒讓他來。成都失守后,霍弋穿著白色衣服哭吊三日。諸將都勸霍弋應快點投降,霍弋說:“如今道路隔絕阻塞,不知道主上的安危,去留是件大事,不可隨隨便便。如果魏國以禮對待主上,那我們再全境而降也不晚。如果萬一主上遭受危難侮辱,我將要以死抵抗,還論什么快慢!”得到劉禪東遷洛陽的消息后,才開始率六郡的將軍郡守上表說: “我聽說人生在世所依賴者有三,即父、母、君上,對這三者要事之如一,無論他們誰發生危難,都要舍命相隨。如今我們國家敗亡,主上降附,想要堅持至死而不變也沒有了處所,因此決定歸順,不敢有二心。” 司馬昭很稱贊他,授予他南中都督之職,仍在原來的地方任職。
二十七日,封劉禪為安樂公,劉禪的子孫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司馬昭與劉禪一起宴飲,為他表演蜀國的歌舞,旁人都為之傷感不已,而劉禪卻嘻笑自若。司馬昭對賈充說:“人之無情,竟然到這種程度;即使諸葛亮還在,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平安,何況姜維呢!”過了幾天,司馬昭問劉禪說: “你還思念蜀國嗎?”劉禪說: “在這里很快樂,不思念蜀國。”郤正聽到后,就對劉禪說: “如果司馬昭以后再問,你應當哭著回答說: ‘祖先的墳墓,都遠在岷、蜀,我心常常西望而悲,沒一天不思念。’然后閉上眼睛。”后來司馬昭又問他,劉禪就像郤正說的那樣回答,司馬昭說:“你說的怎么像郤正的話。”劉禪驚訝地睜開眼說:“實際上就是他教我這樣說的。”左右之人都哈哈大笑。
羅憲被攻近六個月,救援仍然未到,城中之人病了大半。有人勸羅憲棄城而走,羅憲說:“我是此城之主,為百姓們所仰仗,他們有了危難而不能安定,情況緊急就棄之逃跑,這不是君子所為,我要戰死在這里!”陳騫把這些告訴了司馬昭,于是派遣荊州刺史胡烈率領步騎兵二萬人攻打西陵以救援羅憲。七月,吳國軍隊撤退。司馬昭讓羅憲仍舊在原地任職,又加陵江將軍之職,封為萬年亭侯。
羅憲在何去何從的緊急關頭,高瞻遠矚,洞知時勢,采用兩害相衡取其輕的韜略原則,作出決斷。危急關頭,堅持與城共存亡,樹立了良好的個人形象,而這一形象則潛在地具有感召力。
上一篇:《結草銜環,得道多助》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綿里藏針:改刺史為州牧》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