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勝: 官渡之戰(zhàn)》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袁紹駐軍陽武,沮授勸袁紹說:“我軍數(shù)量雖多,但戰(zhàn)斗力比不上曹軍,曹軍糧草短缺,軍用物資儲備比不上我軍。因此,曹操利于速戰(zhàn)速決,我軍利于打持久戰(zhàn)。應(yīng)當(dāng)作長期打算,拖延時間。”袁紹沒有采納。八月,袁紹大軍向前稍作推進(jìn),依沙丘扎營,東西達(dá)數(shù)十里。曹操也把部隊分開駐扎,與袁紹營壘相對。
曹操出兵與袁紹交戰(zhàn),沒有取勝,又退回營壘,堅守不出。袁紹軍中制造高樓,堆起土山,居高臨下地向曹營射箭,曹軍在營中行走,都要用盾牌遮擋飛箭。曹操制成霹靂車,發(fā)射石塊,將袁紹的高樓全部擊毀。袁紹又挖地道進(jìn)攻,曹軍在營內(nèi)挖一道長長的深溝,以抵御袁軍從地下來進(jìn)攻。曹軍兵少糧盡,士兵疲憊不堪,百姓無法交納沉重的賦稅,紛紛背叛而降附袁紹。曹操大為憂慮,給荀彧寫信,說準(zhǔn)備用退回許都的辦法,引誘袁軍深入。荀彧回信說:“袁紹集中全部軍隊到官渡,打算與您一決勝負(fù)。您以最弱者抵抗最強者,如果不能制敵,就將為敵所制,這正是奪取天下的重要關(guān)鍵。而且,袁紹是布衣心目中的英雄,能把人才招集在自己身邊,但他卻沒有能力加以妥善任用。以您的神武明智,加上尊奉天子,名正言順,有誰能阻攔得住!如今糧食雖少,但還沒有到楚、漢在滎陽、成皋對峙時的困境。那時劉邦、項羽誰也不肯先向后撤,是因為先退就會被對方控制局勢。您的軍隊只有袁紹軍隊的十分之一,但您堅守不動,扼住袁軍的咽喉,使袁軍無法前進(jìn),已長達(dá)半年。再堅持下去,事情就會發(fā)生變化,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一定不能放棄。”曹操聽從荀的勸告,堅守營壘,與袁紹相持。
曹操見到運輸糧草的人,安撫他們說:“再過十五天,我們擊敗了袁紹,就不用再辛苦你們運糧了。”袁紹的運糧車數(shù)千輛來到官渡,荀攸對曹操說: “袁紹運送輜重的車隊馬上就要來了,押送的大將韓猛勇敢而輕敵,進(jìn)攻他,可以把他擊敗!”曹操說:“派誰去合適?”荀攸說: “徐晃最合適。”于是,曹操派遣偏將軍河?xùn)|人徐晃與史渙在半路截?fù)繇n猛,擊退韓猛,燒毀輜重。
十月,袁紹又派大批車輛運糧草,讓大將淳于瓊等率領(lǐng)一萬余人護(hù)送,停留在袁紹大營以北四十里處。沮授勸袁紹說:“應(yīng)派蔣奇率一支軍隊,在運糧隊的外圍巡邏,以防曹軍襲擊。”袁紹不聽。
許攸說:“曹操兵少,而集中全力來抵抗我軍,許都由剩下的人守衛(wèi),防備一定空虛,如果派一支隊伍輕裝前進(jìn),連夜奔襲,可以攻陷許都。占領(lǐng)許都后,就奉迎天子以討伐曹操,必然能捉住曹操。假如他未立刻潰散,也能使他首尾不能兼顧,疲于奔命,一定可將他擊敗。”袁紹不同意,說: “我一定要先捉住曹操。”正在這時,許攸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鄴城的審配將他們逮捕,許攸知道后大怒,就投奔曹操。
曹操聽說許攸前來,等不及穿鞋,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他,拍手大笑說:“許子卿,你遠(yuǎn)道而來,我的大事可成功了!”入座以后,許攸對曹操說:“袁軍勢大,你有什么辦法抵抗他?現(xiàn)在還有多少糧草?”曹操說:“還可以支付一年。”許攸說:“沒有那么多,再說一次。”曹操又說:“可以支付半年。”許攸說:“你不想擊砍袁紹嗎?為什么不說實話呢!”曹操說:“剛才是開個玩笑,其實只可應(yīng)付一個月,怎么辦呢?”許攸說: “您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草已盡,這正是危急關(guān)頭。袁紹有一萬多輛輜重車在故市、烏巢,守軍戒備不嚴(yán)密,如果派輕裝部隊襲擊,出其不意,焚毀他們的糧草與軍用物資,不出三天,袁紹大軍就會自行潰散。”曹操大喜,于是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大營,親自率領(lǐng)五千名步騎兵,都打著袁軍的旗號,兵士嘴里叨著小木棍,把馬嘴綁上,以防發(fā)出聲音。夜里從小道出營,每人抱一捆柴草。經(jīng)過的路上有人盤問,就回答說:“袁公恐怕曹軍襲擊后方輜重,派兵去加強守備。”聽的人信以為真,全都毫無戒備。到達(dá)烏巢后,圍住袁軍輜重,四面放火,袁軍營中大亂。正在這時,天已漸亮,淳于瓊等看到曹軍兵少,就在營外擺開陣勢,曹操進(jìn)軍猛擊,淳于瓊抵擋不住,退守營寨,于是曹軍開始進(jìn)攻。
袁紹聽到曹操襲擊淳于瓊的消息,對兒子袁譚說:“就算曹操攻破淳于瓊,我去攻破他的大營,讓他無處可歸。”于是,派遣大將高覽、張郃去攻打曹操大營。張郃說:“曹操親率精兵前去襲擊,必能攻破淳于瓊等,他們一敗,輜重被毀,則大勢已去,請先去救援淳于瓊。”郭圖堅持要先攻曹操營寨。張郃說:“曹操營寨堅固,一定不能攻克,如果淳于瓊等被捉,我們都將成為俘虜。”袁紹只是派輕兵去援救淳于瓊,而派重兵進(jìn)攻曹軍大營,未能攻下。
袁紹增援的騎兵到達(dá)烏巢,曹操左右有人說:“敵人的騎兵逐漸靠近,請分兵抵抗。”曹操怒喝道: “敵人到了背后,再來報告!”曹軍士兵都拼死作戰(zhàn),于是大破袁軍,斬殺淳于瓊等。全部燒毀袁軍糧秣。將一千余名袁軍士兵的鼻子全部割下,將俘獲牛馬的嘴唇、舌頭也割下,拿給袁紹軍隊看。袁軍將士看到后,大為恐懼。郭圖因自己的計策失敗,心中羞愧,就又去袁紹那里誣告張郃;說: “張郃聽說我軍失利,十分幸災(zāi)樂禍。”張郃聽說后,又恨又怕,就與高覽燒毀了攻營的器械,到曹營去投降。曹洪生怕中計,不敢接受他們投降。荀攸說:“張郃因為計策不為袁紹采用,一怒之下來投奔,您有什么可懷疑的!”于是接受張郃、高覽的投降。
于是,袁紹全軍驚恐,秩序大亂,急劇崩潰。袁紹與袁譚等只戴頭巾,騎著快馬,率領(lǐng)八百名騎士渡過黃河而逃。曹軍俘獲了袁紹的全部輜重、來往信函和珍寶。袁軍投降的殘部,全部被曹操活埋掉,先后殺死的有七萬余人。
沮授來不及跟上袁紹渡河逃走,被曹軍俘虜,于是他大喊: “我不是投降,只是被擒!”曹操和他是老相識,親自來迎接他,對他說: “咱們受地區(qū)限制,一直被隔開不能相見,想不到今天你會被我捉住。”沮授說:“袁紹失策,自取失敗。我的才智和能力無法施展,該當(dāng)被擒。”曹操說: “袁紹缺乏頭腦,不能采用你的計策。如今天下戰(zhàn)亂未定,我要與你一同創(chuàng)立功業(yè)。”沮授說: “我叔父與弟弟的性命,都控制在袁紹手中。如果蒙您看重,就請快些殺死我,這才是我的福氣。”曹操嘆息說:“我如果早就得到你,天下大事都不需要擔(dān)憂了。”于是,赦免沮授,并給予他優(yōu)厚待遇。不久,沮授策劃逃回袁紹軍中去,曹操這才將他殺死。
曹操收繳的書信,有許多是許都官員及自己軍中將領(lǐng)寫給袁紹的,他將這些信全部燒掉,說: “當(dāng)袁紹強盛之時,連我都不能自保,何況眾人呢?”
冀州屬下的郡縣多投降曹操。袁紹逃到黎陽的黃河北岸,進(jìn)入部將蔣義渠營中,握著他的手說: “我把腦袋托付給你了。”蔣義渠把大帳讓給袁紹,讓他在內(nèi)發(fā)號施令,袁軍殘部知道袁紹還在,又逐漸聚集起來。
有人對田豐說: “您一定會受到重用。” 田豐說: “袁紹外貌寬厚而內(nèi)心猜忌,不能明白我的一片忠心,而我屢次因直言相勸觸怒了他,如果他因勝利而高興,或許能赦免我;現(xiàn)在戰(zhàn)敗了,妒心將要發(fā)作,我不指望能活下去。”袁軍戰(zhàn)士都因敗捶胸痛哭,說:“假如田豐在這里,一定不會失敗。”袁紹對逢紀(jì)說:“留在冀州的眾人,聽到我軍失敗,都會掛念我; 只有田豐以前勸阻我出兵,與眾人不同,我也感到心中有愧。”逢紀(jì)說: “田豐聽說將軍失利,拍手大笑,慶幸他的預(yù)言實現(xiàn)了。”袁紹于是對僚屬說:“我沒有用田豐的計策,果然被他取笑。”就下令把田豐處死。起初,曹操聽說田豐沒有隨軍出征,高興地說: “袁紹必敗無疑。”到袁紹大敗逃跑時,曹操又說: “假如袁紹采用田豐的計策,勝敗還難以預(yù)料。”
審配的兩個兒子被曹軍俘虜。袁紹部將孟岱對袁紹說:“審配官居高位,專權(quán)獨斷,家族人丁旺盛,兵馬十分精銳,而且他兩個兒子都在曹操手中,一定會心生背叛之意。”郭圖、辛評也以為如此。袁紹就委任孟岱為監(jiān)軍,代替審配鎮(zhèn)守鄴城。護(hù)軍逢紀(jì)一向與審配不和睦,袁紹去征詢逢紀(jì)的意見,逢紀(jì)說:“審配天性剛直,經(jīng)常仰慕古人的氣節(jié),一定不會因為兩個兒子在敵人手中,而作出不義的事來。希望您不要懷疑。”袁紹說: “你不恨他嗎?”逢紀(jì)說: “以前我與他的爭執(zhí)是私人的小事,如今我說的是國家大事。”袁紹說:“好!”于是,沒有罷免審配的職務(wù)。自此以后,審配與逢紀(jì)的關(guān)系日益親近。
袁紹為人寬厚文雅,有氣度,喜怒不形于色,但性格剛愎自用,難于采納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最終一敗涂地。
沮授對付曹操的總體韜略是以長擊短。根據(jù)雙方情況,得出北兵以緩師勝,南兵以急戰(zhàn)勝的結(jié)論。袁紹不從,北兵在戰(zhàn)場上陷于被動。
荀攸對付袁紹的總體韜略是先退勢屈,堅壁固守,扼其咽喉,出奇制勝。曹操深通大機,故臨危不敗。
糧草是軍隊的命脈,沮授深明于此,主張在運糧部隊之外再派一支軍隊,形成內(nèi)外之勢,以防曹操襲擊。許攸也提出奇襲之策:直搗曹操核心,先迎天子,后討曹操,政治上爭取主動,軍事上動其根本。袁紹無韜略,一概不接受。不僅如此,在用人上,袁紹缺乏洞察駕御能力,智囊許攸降曹,致有烏巢之焚; 聽任郭圖讒言,遂有高覽、張郃之降;不辨逢紀(jì)之誣,遂有謀臣田豐之死。外受攻于曹,內(nèi)自毀于愚,剛愎自用,短于從善,因此迅速走向敗亡。
與袁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韜略家的曹操,具有見識,分辨能力極強,善于聽取建議,當(dāng)機立斷,臨危不懼,高度重視人才,能發(fā)揮眾人的所長和才干,轉(zhuǎn)危為安,最終取得勝利。
上一篇:《出奇不意:曹操平定烏丸》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別出心裁,隱奪君意》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