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政策”的教訓
1950年夏,東北的安平車站堆積著運不出去的物資。“999”號司機長郭大鵬提出滿載超軸法,不僅多拉,還要快跑,得到領導重視,獲得成功后進行推廣。冬季給“超軸”帶來很大困難,列車爬不上群駝嶺坡道,郭大鵬要上,而機務段長怕出事故影響全國聞名列車的稱號。魯副部長檢查工作,批評了段長保守思想,并授予“999”號機車“英雄司機”的錦旗。
這是1953年拍攝的一部影片——《英雄司機》的故事。它是以當時鐵道部門正在開展的“超軸滿載,多拉快跑”運動為題材拍攝的。影片不觸及任何一個人物的命運,而是描寫火車司機郭大鵬如何對待鐵道部門的號召——多拉快跑。所以,影片必然落入“圖解政策”的窠臼。
在新中國電影發展的曲折道路上,“圖解政策”的問題時常糾纏著電影工作者。反映當代現實生活,在電影創作中本應占有重要地位,但常常是薄弱的環節,不僅數量少,粗糙、簡單、概念化的傾向也十分嚴重。影片創作者對新生活、新人物不熟悉、不理解、難免去“圖解政策”。如五十年代中有一部以宣傳農業噴霧器的作用為題材的故事片,竟被當作優秀影片來加以宣傳推廣,這就更進一步導致一些電影工作者不去反映人、反映現實矛盾,而是一味地宣傳政策條文、技術方法,影片當然也就毫無藝術生命力。
1958年,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了一些藝術性紀錄片。但有的文章干脆把“藝術性紀錄片”,改稱為“紀錄性藝術片”。而后,在1958年“大躍進”的浮夸風中,出現了一大批質量粗糙、內容浮夸,既無紀錄價值,又無藝術水準的“大躍進影片。這些影片貌似反映現實,實際上只是粗略膚淺地對現實作夸大的宣揚,大量影片很快成為廢品。其教訓是深刻的。
電視劇興起后,因為資金缺乏,不少劇組依賴企業資助,拍一些反映本行業、本單位的電視劇,稱為“行業片”。實際上其中不少作品是“圖解政策”、反映好人好事的作品,甚至在一部反映煙草專賣法的“行業片”中翻來復去地一字不差地通過人物的語言宣講法律、法規條文。
夏衍同志在《對當前電影的看法》一文中曾說:“過去受那種‘不求藝術有功,只求政治無過’思想的影響,湊幾句教條八股的話似乎可以對付,實際上群眾是不會歡迎的。五十年代我們強調過題材多樣化,也提出過電影質量問題,但當時‘左’的思想支配著電影界,所以實際上題材多樣化沒有真正做到,依舊是片面強調了為當時的政治服務——甚至強調為政策服務,而政策是經常要變的。從這些歷史教訓中,我深深體會到還是提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好?!?
上一篇:“只有泰森能擊敗泰森”
下一篇:“墜子皇后”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