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好”即收,徒留后患
公元前,264年爆發了第一次布匿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羅馬和迦太基雙方因起義的錫臘庫扎雇傭兵(瑪美爾提尼人)占領的西西里的墨薩拿城而發生的沖突。錫臘庫扎雇傭兵即瑪美爾提尼人起義占領墨薩拿城后,錫臘庫扎的統治者希厄倫二世想奪回該城,于是對瑪美爾提尼人發動軍事進攻。瑪美爾提尼人遂同時向羅馬和迦太基求援。羅馬軍隊和迦太基軍隊開到西西里后發生沖突,從而揭開了戰爭序幕,由于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人,因此,史稱這場戰爭為布匿戰爭。戰爭開始時,羅馬軍隊挫敗了迦太基軍隊,奪取了墨薩拿城。公元前263年,錫臘庫扎與羅馬結盟。公元前262年,羅馬人經過6個月的圍攻,攻占了屬于迦太基的西西里的最大城市之一阿格里琴托。羅馬人雖然在陸戰中獲得全勝,但對封鎖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海岸的迦太基海軍的報復行動卻幾無建樹。不得已,羅馬人在意大利南部希臘人的幫助下加緊建立一支艦隊,而且艦上使用了一種新的技術裝置(接舷吊橋),這種吊橋的使用,使羅馬海軍可以利用這種吊橋登上敵艦,在敵艦上展開白刃戰。公元前260年,杜伊利統領羅馬海軍(113艘戰船)在米雷附近的海戰中首次戰勝了阿尼巴爾率領的迦太基海軍(140艘戰船)。隨后,羅馬人開始遠征阿非利加,以占領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56年,埃克諾姆角附近,羅馬海軍和迦太基海軍會戰,迦太基人戰敗,這使得執政官利列古魯斯統率的羅馬軍隊未遇阻礙便在阿非利加的克利比亞城一帶登陸。初利列古魯斯取勝,但在公元前255年利列古魯斯被克桑季普指揮的迦太基軍隊擊敗,利列古魯斯被俘。從公元前254年起,戰事在西西里持續不斷。公元前251年,羅馬人占領巴勒莫。雖然在這期間迦太基從也進行了一系列反擊。使羅馬人攻取特臘帕尼和尼尼微兩城的企圖沒有得逞。但是,公元前241年,羅馬海軍在埃加迪群島附近的會戰中再獲大勝,從而決定了戰爭的結局。羅馬迫使迦太基簽訂了有利自己的條約,迦太基人答應讓出西西里并交出全部戰俘,并向羅馬賠償了巨款。然而,戰事結束不久,第二次布匿戰爭又起,而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在戰爭前期幾于滅亡。
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其根本就在于雙方爭奪地中海西部的統治權。雖然羅馬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和以后的布匿戰爭都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由于雙方戰略的著眼點在爭奪地中海西部的統治權,那么海戰的情況就決定了整個爭戰的結局。實際上,羅馬海軍在取得埃迦迪群島附近的海戰勝利后,羅馬軍隊就應一鼓作氣完全征服迦太基,或者利用和約摧垮迦太基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使其難以迅速復興再與自己爭霸。然而羅馬只是迫使迦太基簽訂了稍有利于自己的條約,從而使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后不久就有能力著手于新的戰爭準備,結果自己被漢尼拔的遠征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上一篇:西班牙輕倚中立遭突襲
下一篇:貢禹主張取消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