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之爭
世界上許多河流不僅流過一個國家,而且流過幾個國家,成為幾個國家聯系的水上紐帶。但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幾個國家為河水的開發利用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在印度半島北部,恒河象一條寬闊的玉帶由西向東蜿蜒伸展,一直流向孟加拉灣。恒河流過印度和孟加拉國,全長2600多公里。現在恒河兩旁工廠紛紛建起。每天以數千噸垃圾和廢物傾瀉在恒河中,不僅印度人民飲用恒河的水而得病,也使下游的孟加拉國人民同樣遭受災難。印度還在恒河上游筑壩修建發電站,使恒河水量大大減少,造成孟加拉國下游地區缺水并干旱。兩國政府經常為恒河之水而發生爭吵。
萊茵河發源于瑞士中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法國、德國、荷蘭注入北海。萊茵河上游的博登湖位于瑞士,奧地利和德國三國邊境上,原是天然水庫,因排入大量污水,全湖深達3米的湖水呈現紅褐色,魚類大量死亡,湖邊垃圾成堆。從法國沿岸的一些化工廠排出來的廢物也污染了萊茵河,河的下游恰好從德國魯爾區中心通過,又排入大量的污染物和工業廢水。據估計,萊茵河的各種有害物質達千種以上。冬季枯水時期,部分干枯的河底發現有許多廢舊車輛、輪船、油桶等雜物。早在1950年,法國、聯邦德國、瑞士、荷蘭等萊茵河沿岸的國家醞成了“萊茵河污染防治國際委員會”。多年來,一直坐不在一起,做不出決議,又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才于1976年締結了一項分階段減少排污物的條約,這在爭吵席上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很多資源是不分國界的,而人們在開發、利用有限的資源時卻有著十分明確的國界。為了使各種稀缺資源,特別是多國共有資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國必須顧全大局,通力合作,保護資源,共同分享大自然的“恩賜”。
上一篇:江西蘇區的反“鄧、毛、謝、古”事件
下一篇:法國中學生成績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