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里覓鐘聲
“日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絕唱《楓橋夜泊》,楓橋和寒山寺因此詩而名場天下。
寒山寺在吳縣西十里的楓橋旁,始建于梁代天監年間(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宋代太平興國初,節度使孫承祐又造了七層寶塔。唐代因有名僧寒山、拾得由天臺山來此主持,遂稱寒山寺。元代末,寺與塔俱毀于火。明洪武重建,以后屢毀屢修??墒枪潘呀洓]有了,更可惜的是,張繼詩中那口唐代古鐘早已失傳。明嘉靖年間,重鑄一口大鐘,掛于樓中,后來不翼而飛,據說為日本人所盜走??涤袨轭}寒山寺詩云:“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楓”?,F在的那口大鐘,是日本人明治三十八年(1906年)募鑄送回來的,但一點古意也沒有了。
張繼詩中的寒山寺鐘有著無窮的魅力,歷代詩人詠寒山寺,總與那鐘牽連不斷。清代詩人王漁洋,于順治辛丑春坐船到蘇州,停泊楓橋,徑上寺門,詩詩二首。其一云:“楓葉蕭蕭水驛空,離居千里悵難同;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題罷擲筆而去。宋代孫覿過寒山寺云:“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鳥啼月落橋邊寺,敧枕遙聞半夜鐘”。清代胡會恩送春詞云:“畫屟蒼苔陌上蹤,一春心事怨吳儂;曉風欲倩游絲綰,愁殺寒山寺里鐘?!笨墒呛剿轮胁]有留下張繼詩的真跡,只有明代文征明寫下的詩碑。一九五四年,蘇州園林部門又重修了寒山寺。幾年前,日本人又鑄一口大鐘送至寒山寺,宏亮的鐘聲又伴隨中外游客一起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除夕夜。
無論如何,這鐘聲畢竟不是張繼詩中的“夜半鐘聲”了。寒山寺大鐘的失傳是永遠也無法挽回的事實,如同其它許許多多流失的文物一樣,留給我們的是美好的追憶與無限的惆悵。
上一篇:寇準誤薦丁謂
下一篇:對哲學思辨性的厭惡使德國冷落了邁爾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