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遭敵傷元氣
1936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部署,明確了西路軍的主要任務是打通新疆至蘇聯的國際路線,以便取得國際上的支援。于是西路軍及時調整部署,令部隊迅速西插。13日,九軍以一個團襲占古浪,守敵逃竄,主力進至城內,吸引了馬家軍向古浪地區集中。古浪為河西走廊要沖,地勢險要,古稱虎狼關。南北兩面臨山,東沿紅涼山西進古浪,只有一條“馬不并騎,車不同軌”的狹路通行,城西是一馬平川,直通涼州。15日,九軍進駐該城后,即以25師扼守城西南方向,27師扼守城東北方向,并重點布防于南北兩面的山頭,控制制高點。16日拂曉,馬元海指揮敵三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及四個民團,蜂擁而至,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九軍陣地發起猛攻。九軍急促應戰,被優勢敵人奪去城外制高點,壓進城內防守。該城地勢低洼,城墻因地震被毀,殘破不堪,極不利防守。17日敵猛攻城垣,一度從東西兩面突入城內。九軍與敵展開巷戰,幾經反復肉搏,將敵擊退并乘勝出擊,但遭敵騎兵野外逆襲,受很大損失。18日敵傾全力攻城,九軍苦戰至晚,難以支撐,遂撤出戰斗,在援兵接應下進至四十里鋪。古浪戰斗共斃傷敵兩千余人,但九軍亦損失達兩千人,排以上干部傷亡尤重。九軍軍長孫玉清負傷,參謀長陳伯稚及25師師長王海清、27師政治委員易漢文等不少干部,均壯烈犧牲。九軍在古浪遭敵包圍,出人意料,兵力損失達三分之一,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恢復過來,給整個戰局帶來不利影響。
古浪戰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輕敵,死打硬拼,指揮不當,沒有及早組織突圍。西路軍九軍進入古浪城后,雖然部署了防御,但對敵人的突然進入缺乏思想準備,以致一開始就陷入被動。當時九軍主要是應該保存有生力量,而不是死守一城,因此就應在遭敵進攻后立即組織突圍和轉移,不應死拼3日導致重大傷亡。
上一篇:古泮池畔“檢討”碑
下一篇:可憐的“螟蛉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