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視國情導致特里弗德引進蒸汽機失敗
特里弗德(M·Triewald,1691—1747,瑞典)是瑞典工程師。1728年他在瑞典丹尼莫拉礦山從英國引進了第一臺蒸汽機。雖然1728年7月4日這臺蒸汽機開始正常用于礦山抽水,但最后仍以失敗告終。這次失敗不是技術上有什么問題,而是特里弗德不重視瑞典的國情造成的。首先瑞典缺乏煤做燃料,蒸汽機的燃料只好改用木材,一臺紐可門機一天約需要20立方米的木材,這筆昂貴的代價使礦山主覺得使用蒸汽機太不合算,他們心中充滿了怨氣。當一次特里弗德外出時,機器出了故障,礦山主先是寫抗議信給采礦和冶金內閣政府,然后又對特里弗德提出訴訟,使特里弗德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一直沒有回到礦山來。訴訟從1730年一直到1747年都沒有結果。那臺成功地運轉起來的蒸汽機被拆除。其次瑞典的工人素質太低,不但缺乏訓練,也缺乏經驗和責任心。他們只有依靠傳統的抽水和提升礦石的方法才能維持生計,蒸汽機的應用無疑成了他們的最大威脅。他們不但造謠中傷特里弗德的助手,迫使他離開了礦山,致使蒸汽機無人能夠操縱,直到出事故。同時他們還直接破壞機器,拆除機器零件。第三,紐可門蒸汽機在英國已有20年的技術完善期,適合做機器零件的材料都已確定下來,但在瑞典,特里弗德不得不去尋找新材料。比如他本來希望用鑄鐵制造水泵,因缺少鑄鐵,他只好用榆木制造。結果強度不足,只好縮小尺寸,并用鐵環緊固。這就影響了機器性能的充分發揮。
特里弗德的失敗表明,當一項新技術從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轉移時,由于環境、人員素質、應用條件的不同,會產生許多特殊的困難,不重視不解決這些困難,先進技術的轉移同樣是不可能的。而國情的不同是一切引進技術的國家都可能面臨的,解決不好都會導致引進技術的失敗。
上一篇:不該失傳的神方
下一篇:東北油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