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經百篇
又名《兵鏡百篇》、《兵法百言》、《兵略》、《兵經百字》、《揭子兵書》、《兵法圓機》。清代江西廣昌人揭暄撰。該書將軍事上各方面的問題概括為一百個字,每字下有一段論述,按內容分為智篇、法篇、術篇。智篇主要講計謀方略,共收28字,即:先、機、勢、識、測、爭、讀、言、造、巧、謀、計、生、變、累、轉、活、疑、誤、左、拙、預、疊、周、謹、知、間、秘。法篇主要講練兵用兵之法,共收44字,即:興、任、將、輯、材、能、鋒、結、馭、練、勵、勤、恤、較、銳、糧、行、移、住、趨、地、利、陣、肅、野、張、斂、順、發、拒、撼、戰、搏、分、更、延、速、牽、勾、委、鎮、勝、全、隱。術篇主要講天文、術數、偵察、通信等用兵的輔助條件,共收28字,即:天、數、辟(一作閉)、妄、女、文、借、傳、對、蹙、眼、(一作目)、捱(一作持)、混、回、半、一、影、空、無、陰、靜、閑、忘、威、繇、自、如(一作藏)。本書著者繼承了古代優秀軍事思想,結合自己研讀心得和清代的軍事實踐,闡發了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軍事謀略思想頗為豐富。在戰爭觀方面,作者主張“于無爭止爭,以不戰弭戰,當未然而寢消之。”(《智篇·先》)“無功之功為至功。”(《智篇·爭》)即便戰爭暴發,也要“定不攻自拔之計以全城;致妄殺之戒以全民;奮不殺之武以全軍;毋邀功,毋欣利,毋逞欲,毋籍威,城陷不驚,郊市若敵。”(《法篇·全》)作者提出了“勝天下者用天下”的觀點。他根據新的戰爭經驗對孫子的“因糧于敵”和檀道濟“籌糧計”之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因糧于敵,與無而示有,虛而示盈,運斷圍久,索百物為飼者,間可救一時,非可常恃。”(《法篇·糧》)“故必謀之不竭,運之常繼,護之維周,用之恒節。”(《法篇·糧》)在使用謀略上,作者強調“我以此制人,人亦可以此制我,而設一防。我以此防人之制,人亦可以此我之制,而增設一破人之防。我破彼防,彼破我防,又應增一破彼之破。遞法以生,踵事而起。”(《智篇·累》)。《兵經百篇》是清代一部重要兵書,謀略思想頗為豐富,語言亦較簡煉。本書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內容,學習其謀略思想時應注意批判地吸收。
上一篇:六韜
下一篇:冒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