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一次小閃失
1863年的1月初,恩格斯的忠實生活伴侶瑪麗·白恩士病逝了,他悲慟異常寫信告訴了馬克思。他想這位摯友定會來信或來訪安慰自己,痛苦心境會減輕些。有一天終于收到了馬克思的信,然而打開一看,不由無名火起:信簡短冷淡,而且語言冷冰冰,對瑪麗的死只提了簡單的幾句,對恩格斯也未加深切的安慰。當然恩格斯很有意見。這一別扭差點破壞了世間最偉大的友誼,幸虧二人都是有涵養的學者革命導師,通過再次飛鴻,云消霧散。原來馬克思彼時身邊連吃飯錢都無有,困難窘迫已甚。收到恩格斯復信后,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過錯,覺得對不起戰友,恩格斯當然也諒解了他。
這段佳話在其傳記中都可見到。
這也有些出乎常人所料,這樣一類的錯誤,一般人也不大易犯,怎么會發生在馬克思身上呢?不過偉人也是人,也有凡人的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樂,不可求全責備。倒是提醒我們,“小處不可隨便”,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要考慮后果,尤其是至友親朋間。該問候的問候,該安慰的安慰,不失禮、不失言、不失態。禮者,即是理,我們古人訓詁的相當妙。中華民族贊賞“善與人交,久而敬之”這個“久而敬之”,就很不易做到,我們平日說得“相敬如賓”即此義。自尊、尊人,這在人際關系頗為重要的現代社會,尤應注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時短短的幾句問候,一封信函、一次造訪,勝過金錢物質千萬倍,特別是朋友對你厚望之際。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犯罪學派的局限
下一篇:馬克西米連的皇帝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