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人格與結局
李斯的一生是與秦王朝的興亡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他佐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是有歷史功績的。但是,李斯為人品格卑劣,過分熱衷富貴、自私自利、無視道德,害人保已。最終,不但自己落得個悲慘的下場,也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李斯熱衷富貴的人生觀的最初確立,基于青年為鄉小吏時觀鼠的啟迪。李斯見吏舍廁所中的老鼠所食甚臟,還總被人犬驚嚇,而倉中老鼠,吃糧食,又無人犬之擾,遂感嘆人之賢與不賢同老鼠一樣,完全在于如何自處。于是向當時著名的思想家荀卿學習帝王治國之術,學成之后,決定到秦國去尋求富貴功名。臨行對老師說:“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這表明他富貴就是一切的人生觀的確立,此后他在秦的一切活動和作為均以此為出發點、為目的。
李斯佐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之后采取各項政策、措施,均是他爭取最大富貴的途徑和資本。在此過程中,如有人妨礙了他的個人私利,即使該人有利于統一,有利于天下的鞏固,也要毫不猶豫地將其除掉。韓非是李斯的同學,才華勝過李斯,其思想學說深得秦王賞識,秦王用重兵脅迫韓國將韓非交給秦國,李斯忌其才,認為韓非是對自己的威脅,竟卑鄙地用讒言將韓非下獄并害死。
李斯后來確實獲得了最大的富貴,做了秦朝的丞相,位極人臣,子女全與皇族通婚。他深明物極則衰的規律,而更加煞費苦心地保護己得的富貴榮華。當初李斯建議焚書坑儒,公子扶蘇因反對被遣往邊地督軍,李斯將這次施暴政和反施暴政之爭深深記在心里。秦始皇病死沙丘后,理應由長子扶蘇繼立,但李斯從內心不愿意如此。恰好這時宦官趙高想立年幼親己的小公子胡亥為皇帝,由自己專權,就威脅、利誘掌握朝廷大權的李斯。而李斯正不欲扶蘇為帝,就與趙高合謀,偽造始皇遺詔,立昏庸殘暴的胡亥為帝,逼迫仁義長者扶蘇自殺,又殺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逼死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十二位公子被斬,十位公主被肢解,連坐被殺者不可勝數。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京城內外,反叛者日多。秦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秦二世即位后不久,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但他依然是“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不問國事,任趙高胡為。李斯有意單獨勸諫,但二世不見他。李斯的兒子李由是三川郡守,沒能阻擋住農民軍的西進,使者一批接一批前往追究其責任,又責備李斯身為丞相,為何令“盜賊”如此猖狂。李斯十分恐懼,不知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爵祿富貴,最后還是采取了曲意阿附,賣身求容的辦法,與趙高一起共同鼓動秦二世不管朝廷之危、國家之難,繼續肆行殘虐。
趙高由于專權太甚,干壞事太多,擔心大臣們會向二世告發,而最讓他不安的還是李斯,于是就讒毀陷害李斯,說他要“裂地而王”,又說李斯父子與農民起義軍有書信往來,二世遂將李斯下獄,由趙高審訊。李斯忍受不了酷刑的折磨,只得承認謀反,結果被腰斬,家人也全部被殺。
李斯一生被富貴所累,為富貴,他害死老同學,偽造遺詔,曲意取容,助紂為虐,最終還是被自己所成全的邪惡勢力所毀,不但富貴全失,還遭滅族之禍。如果不是人格卑劣,以李斯的才能與功勞,當與歷史上的周公、召公相比美。
上一篇:李廣難封,蘇軾不相
下一篇:李林甫與“野無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