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后的陰影
1962年,由于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重大貢獻,美國科學家沃森(1928——)、英國科學家克里克(1916——)和英籍新西蘭生物物理學家威爾金斯(1916——),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竟引起了人們的議論。
50年代初,沃森等人和英國女科學家弗蘭克林都在研究DNA分子結構。1951年下半年,弗蘭克林研究DNA的A型和B型結構后指出,DNA的B型結構為螺旋形,同年11月,她在英國皇家學院報告了上述研究,沃森聽后,回去開始了建立DNA分子模型的工作,他和克里克匆忙建立了一個三股鏈的螺旋結構分子模型。他們請弗蘭克林前去參觀,弗蘭克林指出“三股鏈”模型是個錯誤的模型。
弗蘭克林的研究進展順利,1953年2月10日,她完成了雙螺旋實驗,明確證明了B型DNA是個雙螺旋結構,并形象地指出:這一雙螺旋有2支骨架,就像一個兩邊有扶手,并沿著同一垂直軸繞轉的樓梯,她沒有急于公開發表自己的成果。但是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突然宣布完成了DNA分子模型,并把結果刊登在1953年4月號的英國《自然》雜志上。
奧秘在哪里呢?原來1953年2月,曾經和弗蘭克林在同一研究室工作過的威爾金斯;偷偷地復制了弗蘭克林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圖,立即送給了沃森,沃森如獲至寶。與此同時,克里克在他的教師佩魯茨(1914~)那里,看到了一份弗蘭克林研究結果的材料,上面附有詳細的實驗數據和圖式,這是1952年12月,弗蘭克林寫給英國皇家學會生物物理學部負責人蘭德爾的報告,蘭德爾在本月召開的世界醫學會研究協議會暨生物物理委員會上,擅自散發了這一報告。克里克和沃森正是對照這些材料,修正檢查了自己的模型,隨后向世界公布了他們的重大發現,威爾金斯也因為他們提供X射線衍射數據而成名。
科學研究需要交流和借鑒,但不是鼠竊狗偷,偷襲別人的成果是不光彩的,即使為此而榮獲科學的桂冠,然而這沉重的桂冠會壓得人永遠抬不起頭。
上一篇:諾貝爾獎也有授錯的時候
下一篇:諾貝爾文學獎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