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侖茲的失誤
提起元素周期律,人們自然地會想到門捷列夫,而門捷列夫之前的化學家,由于未能找到簡便而有效的綜合法,因而沒有發現元素的原子量與性質之間的真正規律。
1865年,英國人紐侖茨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了元素的順序:H(1)、Li(2)、G(3)、Bo(4)、C(5)、N(6)、O(7)、F(8)、Na(9)、Mg(10)、AL(11)、Si(12)、P(13)、S(14)、……他發現了元素的八音律,即從任意一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有和第一個元素相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這已很接近元素周期律的發現了。但是由于他沒有首先將元素分成“組”或族,越過了特殊階段。因為按照綜合法,應該從個別到特殊再到一般,從個別到特殊即停止,或越過特殊,從個別直接到一般,都不可能成功,紐侖茲正是在后一點上犯了錯誤。加之當時發現的全部天然元素只有63個,而且有些原子量是測錯的,因而他未能發現元素性質隨原子量周期變化的規律。當時有人諷刺他說:“你把1、2、3、4、……7這幾個音符排列一下也能發現規律嗎?”氣得他哭了一場,一氣之下,便轉而制糖去了。
1872年,門捷列夫揭示了化學元素周期率,消息傳開,一些“權威”們立即嘲諷說:“化學是研究早已存在的物質的科學,而他卻研究鬼怪——世界上不存在的元素……,這不是化學,而是魔術”。但是,科學終究是科學,周期律在化學上起著巨大的作用!
殊途同歸,然而,諸多方法中,必有少數幾種或一種是最優越、最有效、最基本、最關鍵的方法,找到這種方法,問題便迎刃而解,否則,就會喪失發現的機會,導致失敗。
上一篇:秾麗不等于美
下一篇:美不僅僅表現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