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詩的惡俗
大凡開拓者,因為是初探路徑,往往在給后人指示康莊大道的同時,自己的腳步卻不免偏斜,北宋初期的著名詩人梅堯臣就給人們提供了這樣一個例證。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號宛陵先生。畢生致力于詩,在歐陽修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中,為詩歌革新一線的主將。他的詩自創一格,歐陽修稱其“以深遠閑談為意”,讀之如食橄欖,反復再三而真味愈出。這正是后來宋詩美學風貌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南宋劉克莊稱他為宋詩開山祖師。然而創格之中常有別調,梅堯臣刻意求新求異,不免急不擇路,探索中竟出失誤,不避惡俗即其中最突出、最嚴重的問題。
在梅堯臣的詩集中,我們發現了這樣的作品:《捫虱得蚤》、《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前一首寫詩人興致勃勃地捉虱子、打跳蚤,并對著虱蚤發了一番議論;后一首單看題目已足使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其中寫道:“吉兇非予聞,臭惡在爾躬,物靈必自潔,可以推始終”,完全破壞了詩歌形象和藝術美感。再如《倡嫗嘆》中寫道:“萬錢買爾身、千錢買爾笑,老笑空媚人,笑死人不要”,不僅形象欠佳,語言筆調也失之輕滑,有插科打諢的意味,極大地削弱了題目本身的嚴肅性。還有象《四月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寫聚餐后害霍亂,《次韻和永叔嘗茶》寫喝茶后肚子里打咕嚕,都挑選瑣碎而缺乏美感的事物來作詩題,雖然屬于前所罕見的選題,卻絕非成功的嘗試。這是創新所付出的代價。后來的宋代詩人大約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繼承梅堯臣無事不可以入詩的同時,強調意題典雅,這才截住了梅堯臣詩中惡俗傾向的發展。
上一篇:梅契尼科夫在可怕在圍攻面前
下一篇:梅耶荷德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