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火箭發射失敗的慘痛教訓
蘇、美一直在空間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揭開了航天史的序幕。1969年美國實現阿波羅登月計劃,1981年美國航天飛機試飛成功。這是標志世界空間技術發展史上的三個里程。
運載火箭,是把空間飛引器送入軌道的工具,是開發空間的前提條件,也是美蘇長期競爭和顯示實力的重點。
1960年11月,前蘇聯總理赫魯曉夫出訪美國,他要求蘇聯航天部門在他到達美國的同時,向月球發射火箭,以便顯示蘇聯的實力雄厚,同時給赫魯曉夫在蘇美會談中增加討價還價的籌碼。前蘇聯航天部門當然也樂于借此機會顯示自己的工作成績,給赫魯曉夫壯臉,同時給美國施加壓力。但是事不隨愿,在火箭發射時,發火裝置失效,當指揮人員按下發射按紐后,火箭沒有飛起。為了保證完成赫魯曉夫的指示,實現原定計劃,航天部門很多專家、權威,全力以赴及時搶修。前蘇聯火箭軍司令涅杰林元帥,身先士卒帶頭在前,幾十名火箭專家緊跟在后,一起奔往火箭發射現場,奮不顧身,冒險搶救。當他們團團圍在火箭周圍動手搶修時,不料剎那間火箭突然騰空而起,旋即又巨響爆炸落地。涅杰林元帥和他領導的幾十名火箭專家、權威當即炸翻喪命。這次慘案使前蘇聯損失了一大批宇航科技精英,致使前蘇聯航天事業延誤多年,使美國很快遙遙領先于前蘇聯。
對于這次失敗,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在當時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競爭激烈的情況,選擇合適時機在空間技術方面顯示一下社會主義的強大力量,是完全正確的。科學家為了祖國科學事業在必要時獻身生命也是一個壯烈的高尚行為。有人認為,赫魯曉夫好大喜功,不負責任,對這次慘重損失應負完全責任。對此,我們應進一步分析,以期真正從中接受教訓。(1)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選擇適當時機,顯示社會主義強大,給美國施加一定壓力,這是無可非議的。但關鍵是時機是否成熟,條件是否具備。如果是為了趕時間而倉促從事,免強發射,當然是不對的。(2)至于赫魯曉夫的責任,要看他是否采取了簡單的行政命令,以權相壓,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能把主要責任歸于他。(3)火箭發射的組織領導者和專家們是否堅持實事求是和嚴格認真的科學態度,是否能堅持真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從失敗情況分析,在這方面存在問題較多。(4)按下按紐后,一時未能點火引爆,科學家們不應馬上接近火箭,進行搶修。但是火箭專家當時的行為,實在令人費解。這不能不使人想到,他們當時只想完成“政治任務”,而不顧科學操作規范,只憑勇敢獻身精神,而缺少嚴肅地科學態度。損失如此巨大,實在令人痛心。
上一篇:蘇聯早期音樂團體的興衰
下一篇:蘇聯的督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