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武夷山之旅·武夷山·碧水丹山
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是我國久負盛名的風景區。這里奇峰若雕,碧水如畫,故素稱“碧水丹山”。前人詩云:“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三三水即蜿蜒山中的九曲溪,六六峰指全山有名可指的三十六座山峰。山依溪而列,水繞山而流,形成“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佳境。
較之其它名山,武夷山最獨特動人之處正在這山與水諧和一體、親密無間。清丁耀亢曾評道:“武夷之異于他山者,有三:凡山多雜石砂土壘成,茲山一峰一石,千仞無纖土,松竹蟒葺,沿石而生,一異也;他山,山山水水各為一區,此則石根壁筍,各浸水中。看山不用杖而用舟,二異也;凡山或排列或分聚,此則峰溪相環,九折萬狀,山前以后山為廓,山后以前山為障,遠不半舍,往復無窮,三異也。”有此“三異”,使武夷山水之奇絕,為全國所罕見。
“武夷”有由來
據說最早到武夷山隱居的是彭祖。彭祖姓篯名鏗,上古顓頊的玄孫,善導引行氣,故長壽。他因獻雉羹于堯而被封為大彭,人稱彭祖。到殷末,彭祖已七百六十七歲(一說八百多歲),依然不見衰老,殷王以其為大夫,他托病不問政事,隨后不知所終。據《武夷山志》載,此時他已入武夷。民間傳說彭祖即隱居于幔亭峰下。時值洪水四溢,民不聊生,彭祖帶領兩個兒子日夜開山治水。那年八仙在棋盤石上下棋,以其治水有功,即賜壽八百八十歲。彭祖壽滿上天成仙前,將開山鋤頭、斧子和弓箭傳給了兒子,囑咐他們繼承父業,為民造福。二子牢記父訓,開山鑿石,疏浚洪水,挖出了九曲溪以排洪,挖出的泥土石塊,堆成了武夷三十六峰。又種稻栽果栽茶,射死猛獸,馴養野生禽獸送給人民。人們感戴彭祖父子的恩德,就以彭祖二子的名字——武和夷,給此山取名“武夷山”。
還有另一種傳說:武夷山名取自兩個部落。古時武夷山一帶居住著武族和夷族兩個部落,夷族人刀耕火種,打獵為生;武族人開山種植竹樹花果,筑墻護城,把住地城高巖建設得美麗富饒。夷族人想霸占城高巖,就興兵前來攻打武族。正當兩族激戰時,有白發白須的老仙翁騎著五彩大金雞從天而降,勸囑兩族要“成為一家,世世代代相親相愛,和和樂樂地耕田種茶”,并把所騎的大金雞送給兩族報曉。兩族同心耕種,和睦相處。為了鞏固這種情誼,武族和夷族人就把共同生活的地方叫做“武夷山”。
寒流曲曲清
武夷山全境劃分為七個風景區,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七十二洞、一百零八景,主要集中在九曲溪沿岸和山北一帶。
九曲溪發源于三保山,經星村入武夷,盤桓山中約15里,折為九曲,到武夷宮前匯入崇溪。九曲是逆流而數的,一般以武夷宮到晴川為一曲,浴香潭以北為二曲,雷磕灘上下為三曲,臥龍潭到古錐灘為四曲,平林渡為五曲,老鴉灘六曲,獺控灘七曲,芙蓉灘東西為八曲,過淺灘為九曲。真可謂“盈盈一水,九折分明”。
九曲溪水綺麗非凡,清瑩澄澈。兩岸奇峰競秀、怪石斗巧,竹樹蔥蘢。倒映水中,便現出色影斑駁,而那沖不去、抹不掉的綠色,更染得滿溪碧透,如瀉翠潑綠,風吹波蕩,蒼翠閃爍,其深淺濃淡明暗動靜各不相同,千變萬化,使人目不暇給。宋李綱題詩曰:“一溪貫群山,清淺縈九曲,溪邊列巖岫,倒影浸寒綠。”
九曲中,亦“曲曲備幽奇,別具山水理”,溪水忽而急流奔瀉,浪花四濺,忽而輕緩流過,淺吟低唱,忽而又匯成深潭,波光如鏡。沿溪森列的峰巖,也是一曲一面目,或逼臨溪畔,或退避山隅,或拔水而出,或斜覆水面……溪回山轉,轉瞬間,崖壁改觀,峰石異形,離奇詭譎,不一其變,形成一軸格調不同又渾然和諧的山水畫卷。郭沫若1962年秋來游武夷時,作《泛舟九曲》:“九曲清溪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凌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歷代文人名士,如李商隱、陸游、辛棄疾等亦多有吟詠佳作,其中以朱熹紹熙四年所作《九曲棹歌》最為著名:《碧水丹山》古詩句出處: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道人不做陽臺夢,興入前山翠幾重。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四曲東西兩石巖,巖花垂露碧監毿。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五曲山高云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林間有客無人識,欸乃聲中萬古心。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客來依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縈回。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游人不上來。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這十首棹歌除第一首總述武夷山水特點,其余九首分別描述了九曲中各曲的主要景觀,深得靈山之妙。
“一葉輕舟過萬峰,秋江兩岸夾芙蓉”,游覽武夷,可芒鞋杖游,可舟筏代步:或從星村乘筏順流而下,一朝覽遍九曲兩岸名勝;或于武夷宮溯流而上,輕舟慢筏,風光細賞,作數日之游。無論游程長短,都能使人體味到涉目成趣、移步見奇的妙致,且省卻登山之勞,這在其它名山是不多見的。古今游人多有得其真趣者,如清代袁枚曾云:“武夷兩山夾溪,一小舟橫曳而上,溪河湍急,助作聲響,客或坐或臥,或偃或仰,惟意所適,而奇觀盡獲,洵游山者之最也。”
上一篇:朗朗齊魯月·膠東之旅·青島·碧嶼回瀾棧橋燈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洞庭山·碧螺茶香春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