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的招生試點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于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目的是為各校樹立一個恢復招生的樣板。《報告》中對培養目標、學制、學習內容、學生條件、招生辦法、分配原則、學生待遇等都作了具體規定。此后,有條件招生的一些高等學校便照此《報告》的意見進行招生工作,自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中斷了的招生工作,終于恢復。
在恢復正式招生工作之前,清華大學已自1969年3月起,按照“七·二一”指示先后招收了近600名“有實踐經驗的工農兵學員”,舉辦了各種專業的試點班。為了用“典型”來推動所謂“教育革命”,樹立一個新的辦學樣板,張春橋、姚文元及遲群等人,又加緊炮制了《為創辦社會主義理工科大學而奮斗》一文(以下簡稱《創辦》)。《創辦》名為“教育革命”的經驗總結,實際上是按照張春橋、姚文元等人的需要捏造出來的。炮制《創辦》時,清華大學只搞了幾個下廠的教改小隊,正式招收的第一屆學員,只有一小部分剛剛入學,實踐很少,而“經驗”卻已“創辦”出來了。《創辦》共“總結”了“六個方面的問題”,即“工人階級必須在斗爭中牢牢掌握教育革命的領導權”、“建立三結合的教師隊伍”、“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新體制”、“堅持以階級斗爭為主課”、“編寫無產階級新教材”、“實行新的教學方法”等,其實除了重彈“階級斗爭為綱”、“突出政治”、“開展革命大批判”等老調外,在教育上并沒有提出什么像樣的“理論”和“創見”。唯有的幾句“新”話就是什么“廠帶專業”、“結合典型任務進行教學”、“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等。
林彪、“四人幫”一伙出于篡黨奪權的需要,利用廣大師生的革命熱情和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的愿望,以反對“三脫離”為名,歪曲、篡改科學的教學理論,把“結合典型產品進行教學”、“以戰斗任務組織教學”之類的實用主義做法作為“教育革命”試點的方向,不問專業特點,也不分大、中、小學,統統去“種地”、“做工”、“斗走資派”搞“開門辦學”,打碎嚴密的學科體系,摒棄科學的教學方法,擾亂科學的教學過程和順序,嚴重妨礙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破壞了以教學為主的正常教學秩序。進行這種“教育革命”試點,必然導致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大泛濫和教育質量的嚴重下降,最終是教育的大倒退。
上一篇:清華大學“反復辟回潮”運動
下一篇:清政府不敗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