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視機遇而不見
青霉素的發明在醫療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他的發明者是英國的細菌學家弗萊明(1881—1955)。弗萊明一生主要致力于人體防御細菌感染的研究,在細菌學方面有重大的貢獻。1922年,弗萊明從某植物和動物的分泌液中發現了一種能殺滅某些細菌的物質,稱之為“溶菌酶”。隨后,弗萊明對自然防止能力和細菌劑進行了研究。
1928年,弗萊明在研究葡萄球菌時,發現在葡萄球菌的培養基上長出的一種青霉菌,竟將周圍的葡萄球菌塊溶解。他便開始培養這種青霉,把它移到燒杯中的肉湯里,肉湯混濁并有許多細菌,8天后,表面長著青霉的湯變成金色液體,說明該液具有菌能力。他用肉湯沖稀該液,葡萄球菌也不能繁殖了。他發現該液除能殺死葡萄球菌外,還有阻止肺炎菌、鏈球菌、白喉、炭疽病菌等多種病原菌發育的能力。即使沖淡1000倍,仍保持這種能力。它既有極強的殺菌能力,又幾乎沒有毒性,他把這種青霉菌稱之為青霉素。1929年,他發表了這一發現的科學論文,為人類文明邁出了一大步。
然而,在弗萊明之前,許多細菌學家都注意到了青霉菌現象,特別是英國細菌學家斯科特雖然曾見到這種現象,但他沒有看出這種現象的重要性,沒有對它進行深究,還對這種污染特別討厭,因為他就知道有些細菌會阻礙其它細菌的生長,所以放過了認出機遇的機會。假若他對這種現象認真研究,那么青霉素的發現者就可能非他莫屬了。
對工作極端負責,具有窮源溯流的精神,是及時捕捉機遇的重要條件,如果主觀條件不具備,即使碰到機遇也會視而不見,機遇也會從眼前溜走。
上一篇:斯特凡·茨威格的絕望
下一篇:施佩曼被希特勒幽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