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元勛西鄉隆盛敗死城山
西鄉隆盛(1827—1877)出生于鹿兒島加治屋町一個薩摩藩下級武士家庭,曾受過嚴格的武士訓練,養成尚武的習性、剛健的氣質和忠孝的道德觀念。
1854年,西鄉隆盛做了薩摩藩主島津齊彬的親信扈從,受到富國強兵的思想影響,立志勤王和改革幕府政治。1858年在京都、江戶等地策劃除掉幕府反動大老井伊直弼。9月,井伊直弼制造“安政大獄”,殘酷鎮壓勤王志士,西鄉逃出京城才幸免于難。
1864年,掌握薩摩藩實權的島津久光將西鄉召回,委以重任,使其掌握薩摩藩的陸海軍實權。1865年幕府組織第二次討伐長州時,西鄉采取了強藩聯合對抗幕府的主張,并積極促進薩、長聯合。1866年西鄉等人在京都與長州藩討幕派領導人木戶孝允等締結了“薩長同盟”密約,成為倒幕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1867年,西鄉積極促成“薩土同盟”的建立,并與大久保、巖倉具視策劃王政復古政變。1868年1月3日“王政復古”政變成功,建立新政府,由西鄉、大久保等掌握新政府的實權。西鄉隆盛在指揮推翻幕府的決定性戰役(伏見鳥羽)中,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勝利。西鄉隆盛作為東征大總督參議與幕府代表勝海舟談判,率軍和平進入江戶。明治初年,西鄉隆盛任參與、陸軍大將、近衛都督。1871年他同大久保等人共同進行“廢藩置縣”等一系列資產階級改革,為日本近代國家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故被譽為日本“維新三杰”之一。
1873年西鄉隆盛同政府參議板垣退助提出“征朝論”,遭大久保利通等人反對。西鄉隆盛被迫辭去參議、陸軍大將等職務,回到鹿兒島。
1877年1月,鹿兒島士族以政府派暗探刺殺西鄉為借口,推西鄉隆盛為首領發動反對大久保政權的暴動,史稱“西南戰爭”,經過八個月的激戰,暴動兵敗,西鄉隆盛于9月27日在鹿兒島的城山剖腹自殺。
西鄉隆盛作為維新元勛,功績赫赫;由于他有濃厚的封建思想,沒能隨著維新變革的深入而前進,反而領導鹿兒島士族叛亂,敗死城山。
上一篇:維尼亞夫期基未留本人音響
下一篇:維新派錯看一人遺恨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