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英喋血皖南
1940年10月至1941年3月,中日交戰正酣,國民黨頑固派卻發動了抗目戰爭以來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0年10月,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長名義,改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正付總司令和新四軍葉挺、項英正副軍長,限令堅持大江南北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一個月內全部開到黃河以北。鑒于當時的嚴重局勢,中國共產黨決定在皖南采取讓步。11月9日,中央以朱、彭、葉、項的名義向國民黨發出通電,拒絕將部隊撤至黃河以北的要求,但為顧全大局,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意將皖南的新四軍撤至長江以北。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九千余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向北轉移,到達茂林地區時,遭到預先埋伏的國民黨顧祝同部八萬余軍隊的包圍和襲擊。新四軍英勇作戰七晝夜,終因寡不敵眾而失利,在這次事變中,項英被叛徒殺害,血灑皖南。
項英,湖北武昌人,是1922年入黨的老黨員,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湖北省總工會委員長,1931年后歷任中共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蘇區軍委主席。1934年主力紅軍長征后,與陳毅等留在贛粵邊地區堅持游擊戰爭。抗戰爆發后,任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兼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在東南局任書記期間,王明曾負責中共中央長江局及新四軍的工作,王明新投降主義對其有過一定影響,在國共合作抗日的新形勢下,模糊了國共兩學的本質區別。對國民黨頑固派消滅中共抗日力量的陰謀缺乏清醒認識,對皖南部隊的北移表現出猶豫不決,并聲稱新四軍離開皖南有困難,因而錯過了北移的最好時機。沒有執行中共中央對北移時間及路線的命令,在茂林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殘酷屠殺,只千余人幸免于難。這起國難的教訓是沉痛的。
上一篇:需盡早采取措施,防止蝗蟲蔓延
下一篇:顏回早逝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