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技術被盜,令人痛心疾首
宣紙是一種高級的毛筆書畫用紙,原產于唐代宣州涇縣(今安徽),因在宣城集散,故名宣紙。它是用檀樹皮及稻草為原料,經石灰處理,日光漂白及打漿后用手工抄造而成。紙質潔白,細致柔軟,經久不變,不易蛀蝕,便于久存,堅韌勻薄,吸墨性強,極便表現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特點,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書畫主要用紙,也在世界上享有榮譽。
生產宣紙是我國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絕技。一直為世界各國垂慕。長期以來,日本不僅從我國大量進口宣紙,而且對宣紙生產技術早已渴望垂涎。千方百計想采取各種手段取得生產宣紙的技術。這一天終于來到了,在一次所謂的友好訪問中,由于我方不慎,在不聲不息,客客氣氣的“友好”氣氛中,日本人把我國這個流傳1000多年的千古絕技盜竊得手。
解放后,日本某紙廠的“友好人士”,到宣紙生產廠家參觀訪問,該廠負責人殷勤接待,熱情歡迎。第一天介紹慨況,第二天雙方座談,第三天讓客人參觀現場生產,參觀中,“客人”把整個生產過程都一一拍照錄像。客人對此還不滿足,而且就生產流程中的有關疑問和工藝問題,不斷提出“請教”,我方則有問必答,有疑必解。答者無意,盡量詳細;聽者有心,點滴牢記。甚至連蒸煮原料時的堿水濃度,用量等細節都沒放過。臨別時,日本“客人”還向廠方索取了原料中的檀樹皮、長稻草和野生植物楊桃藤,并以幫助化驗為名用瓶裝去造紙用的井水。就這樣,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宣紙生產工藝技術,被日本人在一片“友好的”歡笑聲中,不費吹灰之力全部竊去。
與此相仿,我國人民1000多年用心血澆灌的國寶藝術之花——景泰藍(學名銅胎捏絲琺瑯)制作技術工藝,也是在一位華僑“代理商”的參觀訪問中,從我方接待人員口中“友好奉送”及“拍照留念”。千年絕技,無數勞動人民的心血,在幾個小時內糊里糊涂地透露出去了。
不久,國際市場上實然出現了“日本制造”的景泰藍,“日本生產”的宣紙。此境此情,怎能不使我們痛心疾首。類似事件屢有發生,華南農學院林孔湘教授,歷經辛苦41年之久,50年代初研究出一種培育不帶病菌的柑桔苗木,可以預防對柑桔危害嚴重的黃龍病。這一成果在國內未受重視,不加保密。很快被美國知道,美國立即采用,甚至以法律形式規定,不用林孔湘的方法處理的柑桔苗木不得出售,這使美國人獲得了巨大經濟效益,而未費分文。
不重視科技保密,損失慘重。加強科技保密刻不容緩。執行科技法規,切勿大意。
上一篇:學舌的悲劇
下一篇:尋“根”文學的尋古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