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廟·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
關林位于洛陽市南7公里處,北臨洛水,南望伊闕,相傳為埋葬關羽首級之地。因冢四周翠柏如林,故稱關林。始建年代不詳,現存關林重建于明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乾隆年間加以擴建,形成現今占地180畝的規模。關林依帝王宮殿式樣建造,以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冢到后門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他建筑的布設皆沿此線對稱,錯落有致,嚴謹有序。院內八百余株古柏蓊郁蒼翠,掩映著殿宇樓閣。關林內有歷代碑刻一百多通,成排成行,被稱為中國第三大碑林。
關林大門建于清代,兩邊與門相連的八字墻上篆書“忠義仁勇”四個大字。門前存有明代所置巨大石獅一對。朱漆大門九排九行金黃乳釘。大門東西兩側60米處,高聳對稱的三門道石牌坊。
儀門為關林第二道門,建于明萬歷二十年。原為關林大門,清代擴修時改為儀門。門額懸有慈禧所題“威揚六合”匾。儀門前后檐下枋上繪有大幅反映關羽生平事跡的彩圖。
儀門東西次間與盡間的五花隔墻上,各鑲嵌刻石一方。東側系相傳為岳飛所畫“關圣帝君像”。西側為“關帝詩竹”,畫面上有兩桿竹子,一為枝葉飄飛,如狂風襲來;一為枝葉低垂,似驟雨濺落,故稱“風雨竹”。其竹葉組成詩一首:“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儀門至大殿之間是條由石欄板夾筑的甬道,長35米、寬4米。其36根望柱上雕有大小104個石獅。
甬道東西兩側置有鐘樓和鼓樓。
甬道兩旁各置有一焚香爐。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頂,為清代所建的磚砌仿木構建筑。其正面雕刻窗欞,其余各面磚雕分別為“騰龍戲珠”、“松樹麒麟”、“雙獅戲繡球”和“歲寒三友”。
大殿前月臺兩側,西有龍頭柏,東有鳳尾柏。
月臺之上,前為拜殿,后為大殿。拜殿為五開間卷棚式建筑,又稱為“啟圣殿”。拜殿高懸一副副匾聯,乾隆皇帝親自書寫的“聲靈于鑠”匾和“翌漢表神功龍門并峻,扶綱伸浩氣伊水同流”聯最為名貴。拜殿西端放置著相傳為關羽所用的“青龍偃月刀”,此刀高3.5米。
大殿為關林最大建筑,磚木結構,單檐廡殿頂式,高近二十米,面闊七間,進深三間,總面積760平方米,殿頂覆蓋琉璃瓦。
大殿正門上方懸有慈禧所題“氣壯嵩高”匾額。大殿正門,自東向西高浮雕關羽生平故事十二幅,另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龍戲鳳等。大殿內設有關圣帝君塑像,高6米,為我國關羽塑像中最大的一尊。其左右分別設有周倉、關平塑像。
二殿正門懸有光緒皇帝題寫“光昭日月”匾額。此殿單檐廡殿頂式,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檐下繪有反映關羽驍勇善戰的故事圖。殿內塑有關羽戎裝坐像,旁邊同樣侍立周倉、關平。
二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配殿,東為圣母殿,內主供關羽夫人胡氏。西為五虎殿,內供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五位虎將。
三殿前,西為結義柏,東為旋柏。為中國“三大奇柏”之一。
三殿為五開間硬山式建筑,因殿內原有關羽睡像,故稱“寢殿”。其平面布局呈“凹”字型。檐下昂頭外伸,刻以龍首,此種斗拱木作比較少見,極有價值。三殿額枋上彩繪三國故事中有關關羽英勇善戰的畫面。殿內塑關羽夜讀《春秋》像。殿內后壁繪有“關帝出巡回宮圖”彩色壁畫。
三殿后面兩座石坊分別為明清所建。前面一座寬10米,高6米。正額題“漢壽亭侯墓”,為明萬歷三十二年欽差太監胡濱所書。后面一座規模較小,正額題“中央宛在”,意思是關羽的頭顱依然在此。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韓弟子高鎬所書。
緊靠石坊為清康熙五年所建碑亭。該亭為八角攢尖歇山頂,斗拱之拱昂上下連接,環環相扣,似一座檐式閣樓。整座碑亭全用木構架勾連,經歷三百余年風雨,依然穩固屹立。亭內立石碑一通,高4.8米。
關冢是一個高大豐隆、青草茂密的土丘。相傳丘內葬有關羽首級。
關林古柏樹齡最老的達七百余歲,其干圍最粗的達1.2米。
上一篇:祖宗廟·盤古廟·河南泌陽盤古廟
下一篇:名人廟·周公廟·河南洛陽周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