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釗復古主義的破產
“五四”時期對封建主義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這種改革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從把持中央政權的北洋軍閥到北方軍閥以及一切封建的衛道士都極力阻撓新文化教育運動的發展。1923年軍閥政府公布的所謂《中華民國憲法》規定有“中華民國人民有尊崇孔子之自由”的條款。于是一股封建復古主義的逆流又掀了起來。其中,章士釗是在教育上推行復古主義的代表人物。
章士釗極力反對新文化運動。1923年他在《評新文化運動》一文中,竟說新文化運動“不數年間”使“精神界大亂”。他還奔走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反對白話文,宣揚復古主義。1924年,他任段祺瑞執政府的教育總長兼司法總長后,更是變本加厲地推行復古主義教育。他上任伊始,即宣布要整頓學風,對敢于蔑視政令者依法從事,決不姑貸。1928年,他出版《甲寅周刊》,鼓吹古文,宣揚封建思想。他在修訂中小學師范學校法令的教育會議上,通過了恢復讀經科和文言文的決議。他還主持鎮壓了女師大風潮,震動了全國。
章士釗掀起復古逆流決不是偶然。在他之前,袁世凱已有前例。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破壞了一切革新計劃,積極推行尊孔讀經。他修訂教育宗旨,明確提出要“法孔孟”,強調“各學校均應崇奉古圣賢以為師法,宜尊孔以端其基,尚孟以致其用”。他也在學校中強令讀經。教育領域出現了復辟倒退;在章士釗之后,還有蔣介石推行的“四維八德”教育。所謂“四維八德”即“禮義廉恥”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成了國民黨對學生灌輸的主要思想和訓育總綱。這實際是以封建思想的灌輸來控制學生思想。
封建思想在我國歷史上長期居于統治地位,在教育領域中也是影響深遠。特別是儒家所宣揚的一套倫理觀念,成了統治者用以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有力工具。所以歷代封建統治者上臺后,都不遺余力地推行、灌輸這些東西,以培養自己馴服的忠實的臣民。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所指出的那樣:“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所以在國民建立后的不長時期內,在教育領域內便多次出現復古逆流。
教育上倒行逆施的復古主義,受到了人們廣泛的指責與抵制,大家與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袁世凱在一片討袁聲中憂恐而死,他推行的復古措施也隨他一起進了墳墓;章士釗的反動措施也因其下臺而擱置;蔣介石推行的“四維八德”論也并未蒙蔽住廣大青年學生。逆歷史前進方向而行,螳臂當車,遭到失敗是必然的。
但從教育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教育事業曾輝煌于世界,有許多東西可資借鑒。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對它們加以區別對待,去其糟粕,存其精華,這是我們有待于進一步開展的工作。
上一篇:種桃李者得實,種蒺藜者得刺
下一篇:章太炎夫人的《影觀詞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