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失當·國滅身亡
東晉義熙5年(409年)五月,晉安定以南燕國主慕容超侵掠東晉人口為名,派劉裕率軍征伐南燕,進軍至瑯琊(今山東臨沂)。南燕將領公孫五樓向慕容超建議:晉軍遠來,利在速戰,應避其兵鋒,憑據大峴(今山東境內沂山)險阻擊晉軍,同時斷敵糧道,另遣袞州(今山東泰安南)之軍合擊,必可挫敵銳氣,此乃上策;令各地守將堅壁清野,不與敵戰,時間一長,敵必撤軍,此乃中策;放敵人進入大峴,正面與敵拼殺,此為下策。慕容超不懂軍事,以所謂“天意”作為作戰的指導思想,說“今年歲星在齊地上方,顯然是天意讓我們勝利。竟用公孫五樓所言之“下策”,眾將力諫不可縱敵入大峴,但慕容超就是不聽。劉裕順利通過大峴險要地區,用計攻下軍事重鎮臨朐(今山東臨朐),慕容超被迫撤至首都廣固城(在今山東益都西北)內固守待援。這時慕容超才有些后悔沒有聽從正確的戰略戰術,遂將曾因與他觀點不同而強烈反對他放縱敵軍過大峴而被他囚禁的太尉慕容鎮放出,重新啟用他來指揮戰斗,同時,派人向后秦請求支援。慕容鎮指出:秦國正與夏國交戰,恐怕無力幫助我們,只能依靠我們自己。應集合剩余部隊,給以重賞,沖出城去,與敵人決一死戰,或可闖出一條生路。即使失敗而亡,也算死得壯烈,否則,恐怕要坐以待斃了。由于受到其他人的反對,慕容超沒有接受他的建議,而是死等后秦援軍。果然不出慕容鎮所料,后秦國主姚興根本無暇顧及南燕,只是派人給劉裕送一封威脅其撤兵的恐嚇信。劉裕已料到他不會出兵,遂嚴辭拒絕。廣固城內盼援的南燕將士百姓希望破滅,一些官員、將領紛紛向劉裕投降。公孫五樓等率軍挖地道試圖突圍,未成,晉軍乘機發動全面進攻,終于義熙六年(410年)春攻克廣固城,慕容超被俘后問斬,南燕滅亡。
南燕在軍事實力上雖不如東晉,但劉裕遠道來攻,若慕容超能守大峴之險,另派精騎擾敵補給線,與敵周旋,晉軍很難持久。敗入廣固城后,若不將生還希望寄托于根本不可靠的他人身上,而是千方百計地自己想辦法,也未必了無生存可能。慕容超在策略上一錯再錯,終至落得個國滅身亡的下場。
上一篇:招權納賄的和珅
下一篇:指揮失當,浙東未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