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東征(公元前1041~前109年)
公元前1041年至前1039年,周公(姬旦)在中原地區平定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亂,并征服東方反周各方國的戰爭。
周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誦繼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攝政,代行王事。管叔(封地今河南鄭州)、蔡叔(封地今河南上蔡一帶)對此不滿,串通武庚(商紂王之子,封于沫,今河南淇縣)公開叛周,并聯合徐(今江蘇泗洪東南)、奄(今山東曲阜東)、薄姑(今山東博興東南)及淮夷等東方各小國共同反周,致新生的周朝陷于危急之中。為鞏固統治,周公在安定好內部后,于成王二年(公元前1041年)率軍東征。歷時三年方取得勝利。
第一階段是平定管叔、蔡叔及武庚的叛亂,進軍叛亂策源地的舊商王畿地區。周公率軍由雒邑(今河南洛陽)出發,自率主力直趨鄘和沫,另派一部兵力攻東(今河南濮陽西南)。作戰進展極為順利,很快擊敗叛軍。斬武庚、囚蔡叔,并放逐了脅從的霍叔,徹底平定了叛亂,為東征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是征服徐和淮夷各小國。周公用辛公甲“大難攻、小易服,不如先服眾小以劫大”的建議,決定先擊東南分散的小國。由于淮河下游河流湖泊甚多,戰車行動受限,步兵為主的淮夷各小國在長期與商紂王對抗中,已具有一定的戰斗力,因而經過二年的作戰,才基本上征服了徐和淮夷諸方國。這一階段,“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
第三階段是消滅實力最強的奄和薄姑。平定了武庚、征服了淮夷后,在戰略上已構成對奄的包圍態勢。當周公轉軍北上、近迫奄都時,奄君在強大的軍事威懾和政治攻勢下,被迫投降;東方的薄姑等諸方國也隨之歸附。
周公東征,“滅國者五十”,摧毀了商在東方的殘余勢力,使周的疆土東擴至海。為鞏固勝利,成王封武王幼弟康叔于沫、國號衛,封周公之子伯禽于奄、國號魯,封姜尚之子丁公于薄姑、國號齊。并將大批商貴族和遺民西遷至雒邑,同時在雒邑營建東都,駐屯8師軍隊,作為控制中原及東方的戰略基地和指揮中心。
西周銅戈
商代軍制簡表
上一篇:《周世宗攻南唐之戰(955年冬~958年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夷陵之戰(1~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