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Нл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68—1918),俄國末代沙皇(1894—1917)。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生于俄國彼得堡沙皇村(今普希金村)。
1894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死,尼古拉二世即位。不久,派軍隊非法侵占中國帕米爾。1896年5月18日舉行加冕典禮,并借清朝代表李鴻章前來加冕之機,訂立《中俄密約》,攫取中國中東鐵路建筑權。1898年,迫使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借協定》,強占中國東北的旅順、大連。1899年,尼古拉二世主持召開海牙“萬國和平會”,表面高喊“和平”,暗地里卻加緊侵略中國。1900年,俄國參加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并乘機侵占中國東北領土。尼古拉二世參加“東亞公司”,掠奪朝鮮及亞洲的自然資源。1904年—1905年,進行日俄戰爭,以沙俄的慘敗告終。
沙俄在日俄戰爭中失敗,引起了俄國國內革命。1905年1月9日,尼古拉二世下令向彼得堡和平游行的工人開槍,制造了“流血星期日”,人們罵他是“血腥的尼古拉”。這就導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殘酷地鎮壓了這次革命,并于1907年6月3日發動反革命政變,下令解散國家杜馬,逮捕社會民主黨的杜馬黨團,實行白色恐怖。
與此同時,沙俄與英國勾結,鎮壓1905—1911年伊朗資產階級革命,劃分伊朗的勢力范圍。1907年,尼古拉二世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又導演了一場虛假的海牙第二次“萬國和平會議”的鬧劇,但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軍備競賽愈演愈烈。1908—1909年,波斯尼亞危機期間,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向德皇威廉二世屈服,放棄對塞爾維亞的支持,并迫使塞爾維亞放棄自己的要求。尼古拉二世與英、法等國插手1912—1913年兩次巴爾干戰爭,企圖在巴爾干地區建立勢力范圍。瘋狂擴大俄國軍事力量,參與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尼古拉二世自任俄軍總司令。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羅曼諾夫王朝垮臺,尼古拉二世退位。在彼得堡工人的要求下,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屬被捕,后囚禁于托波斯克。十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屬被轉押至葉特林堡(今名斯維爾德洛夫斯克)。1918年7月17日,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屬被蘇維埃政府槍決。
上一篇:木鳶未傳,飛行之憾
下一篇:模仿與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