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腹中何所有
唐玄宗晚年把安祿山當作自己的心腹,經常在宮內賜宴,一次安祿山對玄宗說“臣蕃戎賤臣,受主寵榮過甚,臣無異材為陛下用,愿以此身為陛下死。”玄宗大悅,令他去見太子,安祿山見到太子后,故意不拜,周圍的人問他為何不拜?他回答說:“臣蕃人,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玄宗說:“是儲君。朕百歲之后,傳位于太子。”安祿山回答道:“臣愚,比者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今當萬死。”在周圍的人的督促下,他這才向太子下拜,玄宗認為這是安祿山對自己一片忠心的表現。當時楊貴妃寵冠六宮,安祿山問玄宗請求;讓年齡比他小得多的貴妃把自己收養(yǎng)為養(yǎng)兒,每次召見他,他總是先拜貴妃,后拜玄宗,玄宗覺得奇怪,他回答說:“蕃人先母后父耳。”玄宗聽了很高興,他又善于應對,說話幽默,玄宗對他更加信任。安祿山生日那天,唐玄宗和楊貴妃賜給他很多衣服、寶器、酒食。三天后,安祿山被召入宮中,楊貴妃用錦繡縫制了一個大襁褓,把他包裹起來,令人用采輿抬著他。玄宗聽到后宮一片歡笑聲,知道是貴妃為養(yǎng)兒安祿山洗三,他親自來觀看,賜給貴妃洗兒金銀錢,貴妃又把這些錢賜給安祿山。自此之后,安祿山出入后宮暢通無阻,他與貴妃一起飲酒,甚至通宵不出,有很多丑聞流傳于外,唐玄宗不相信,他對安祿山卻深心不疑。安祿山身驅高大,腹垂及膝,有一次玄宗指著他的肚子說:“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爾!”安祿山回答道:“更無余物,正有赤心耳!”玄宗聽了滿心歡喜。安祿山對唐玄宗周圍的人通過行賄進行收買。他們都在玄宗面前說他的好話,玄宗對他有求必應,安祿山不僅是三鎮(zhèn)節(jié)度使,而且兼御史大夫,賜爵東王郡王,為他在長安建住宅,親自下命令:“但窮壯麗,不限財力。”甚至連廚房里的炊具皆以金銀制成。玄宗對他寵信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安祿山已經發(fā)動變亂,“玄宗猶疑以仇嫌毀譖,尚不之信。”
明宣宗曾說:“唐玄宗初政,有貞觀之風,久而縱欲,遂致禍亂”。他早年的才能也就蕩然無存了。
安祿山善于溜須拍馬,巴結奉承,這種人都是只顧眼前利益,無暇顧及后果的近視眼,后來,他自認為不拜太子,見唐玄宗年歲愈來愈大,一旦靠山一倒,太子上臺找他算帳,心懷恐懼,這是他發(fā)動叛亂的原因之一。
史載:“祿山佯為愚不敏蓋其奸。”現在也有一種人,表面上裝傻充愣,實際上工于心計,遇到與己有關的事,則表現的非常精明,自以為得意,實際他人看得非常清楚,作人貴在真實,一切偽飾早晚會露出本來的面目。從安祿山的種種表現中,對知人和律己,都有值得借鑒和思考的價值。
上一篇:安格爾把繪畫藝術引向了死胡同
下一篇:寶塔尖上的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