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為計者,雖弱必固;欲自潰者,雖強必敗》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曹操在長安,準備親自征討蜀國,劉廙上疏說:“圣人不憑著自己的智慧而輕視世俗,王者不因人而廢言。所以能夠建立千年不朽功業的人,一定從近處觀察遠處,智慧周全,也是想向盡可能多的人廣泛采納意見。況且皮帶、弓弦不是能說話的東西,而圣賢之人用它們來匡正自己的過失。我才智淺薄,愿意將自己比作皮帶、弓弦。從前樂毅能憑著弱小的燕國擊破強大的齊國,而不能用輕裝的精兵攻占即墨的原因,就是自己想有所作為者,即使弱小也一定很堅固;而將要潰亂者,即使強大也一定會失敗。自從殿下起兵以來,已三十多年,敵國沒有攻不破的,強者沒有不服從的。現在憑著全國的軍隊,百戰百勝的威力,而孫權在吳地依靠險要的地理條件進行頑抗,劉備在蜀地不肯歸服。夷狄的臣民,比不上冀州的士卒,孫權、劉備所擁有的力量,比不上袁紹的基業,但是袁本初已被您滅亡,而討伐孫、劉二寇之戰尚未告捷,不是今天糊涂、弱小而當初聰明、強大,而是自己想有所作為者,與將要自我潰亂者的情勢不同罷了。所以周文王討伐崇國,三次興師沒有攻下,返回來進一步修明德政,然后使它歸服。秦國處在諸侯國地位時,所征伐的國家一定歸服,等到兼并天下,面向東方稱皇帝時,平民振臂一呼政權便垮臺了。這是不可不加以考察的。天下之事有重大的獲得,也有重大的損失:形勢有利可以得到,而我勤奮地去追求,這是重大的獲得;形勢不利不可能得到,而我也勤奮地去追求,這是重大的損失。現在的策略,不如勘察四方的險阻,選擇其中要害地方加以防守。挑選天下的士兵,依據方位每年更換一次。您可以在高樓大廈高枕無憂,專心考慮怎樣治理國家;發展農業,事事提倡節約,這樣治理十年,那就國家富裕、人民安樂了。”曹操于是上前回答劉廙說:“不但君主應當了解臣下,臣下也應當了解君主。現在想讓我坐著推行周文王的德政,我恐怕不是那種人。”
魏諷謀反,劉廙的弟弟劉偉被魏諷所牽連,劉廙也應該株連斬首。曹操下令說:“叔向沒有因弟弟羊舌虎犯罪而被殺,這是古代已有的制度。”特別加以原諒而不追問,改任丞相府倉曹屬官。劉廙上疏致謝,說:“我的罪行應該誅滅整個宗族,禍患應該使全族覆滅。碰上時運很好,舀出開水停止沸滾,不至于被煮得焦爛;在已經冷了的灰土中再騰起煙火,在已經枯槁的樹上再開出花來。萬物不報答天地的施舍,子女不感謝父母的生育,大恩大德可以用死來報效,難于用筆陳述出來。”劉廙著書十篇,以及與丁儀共同討論刑法、禮制的文章,都在世間流傳。文帝曹丕繼承王位后,任侍中,賜給關內侯的爵位。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逝世。沒有兒子。曹丕以他弟弟的兒子劉阜為他的繼承人。
上一篇:《育民省刑》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自亂根基:吳廢太子和,殺魯王霸等》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