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草國”的困惑
草的生命力是很強的,但整個世界,對于草的破壞也是瘋狂的。我國解放以后,城市搞環境衛生,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除草,于是環境衛生好的城市,幾乎看不見一棵草。我們曾著手治理沙漠,但治理的結果卻是一再地使沙漠擴大。由于一段時間盲目推行“以糧為綱”,并提出“向草原要糧”的口號,一次次破壞了成片的天然草場,造成了大面積的草原沙化,許多牧民流著淚說:“開一畝,沙化三畝。”
改革開放以后,草原應該得到復蘇了,但有些人到處亂挖藥材,大面積破壞了天然草場。甘肅省一帶毀壞了100萬畝大草原,青海省玉樹、果浴一帶,已退化為“黑土灘”,產草量比50年代下降50—60%。
我國1990年成了世界第一產肉大國,主要靠的是農區,我們只有14億畝耕地,卻有60億畝草原,是世界第二大草國。但我國60億畝草原所生產的肉和毛僅僅等于新西蘭的1億畝草原所生產的肉和毛。即我們每畝草地所產的畜產品僅為美國的1/27,新西蘭的1/82。
改造我們的草原,成了畜牧專家的一個愿望。我為南方的南山是將近4億畝的草山,經科學分析,這山上只能長草,但目前這山上的草不是牧草,于是下決心,把山上的草挖掉,從國外引進含有豐富蛋白質的三葉草。南山變了。然而,資金的短缺,造成對南方草山改造的停滯不前。
從目前狀況看,中國畜牧業的現代化還非常遙遠。南山的草已經播種了兩三茬了,“但仍然只是在南山上。遺憾的是,教授們已經熬白了頭發,我們卻還只能讓這些白發人望山興嘆。
上一篇:“第三位小數的勝利”
下一篇:“粗糙”的教勞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