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①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②,不教胡馬度陰山③。⊙【注釋】
①王昌齡:見《答武陵田太守》。
②飛將:指西漢名將李廣,他因英勇善戰,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
③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賞評】
此詩膾炙人口,流傳頗廣,曾被譽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首句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這樣寫一下子就把時間拉長,給人以無窮的想象意味。也就是說,從秦漢開始,邊境地區已有關隘,已與匈奴等邊境少數民族展開了無數次的戰爭,而這樣的戰爭一直持續到唐朝還沒有結束。聯想到秦漢,一系列重大的戰役,如河套戰爭、白登之圍,蒙恬、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就不禁出現在了眼前,引人無限的與感嘆。
第二句由回憶歷史回到現實,講唐軍士兵離家萬里,去防守邊關,愛國熱情可謂高昂,但是卻久久難以實現消除邊患,回到家鄉的愿望。也就是說邊境的戰爭進行得并不順利。這就很自然地構成一對矛盾,引人發問:既然戰士英勇,為何戰爭難消呢?
最后兩句以設問的形式從側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作者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就是說,不能夠阻遏敵人,消除戰爭的原因在于沒有好的將領。如果有像李廣那樣愛護士卒、驍勇善戰的將領,何愁敵人不破!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對于遠離家鄉、飽嘗思念之苦的士兵來說,多么希望有好的將領率領自己,殺敵報國,一顯身手,早日回家呀!盡管如此,他們仍忠實地駐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怨無悔地守護著祖國的邊防,這是多么寶貴的精神!也正因如此,這首詩才顯得慷慨悲壯,氣勢磅礴!
⊙【詩評選輯】
①明·楊慎《升庵詩話》:此詩可入神品。“秦時明月”四字,橫空盤硬語也。
②明·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慘淡可傷。結句出人意表,盛唐氣骨。
③清·沈德潛《說詩晬語》:“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駐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網師園唐詩箋悲壯渾成,應推絕唱。
④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悲壯演成,應推絕唱。
上一篇:岑 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王 維《出塞作》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