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菽
作者: 馮好勤 【本書體例】
【原文】:
采菽采菽,筐之之(1)。君子來朝,何賜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2)又何予之,玄袞及黼(3)。
觱沸檻泉(4),言采其芹。君子來朝,言觀其旂(5)。其旂淠淠(6),鸞聲嚖嚖(7)。載驂載駟(8),君子所屆(9)。
赤芾在服(10),邪幅在下(11)。彼交匪紓(12),天子所予。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13)。
維柞之枝(14),其葉蓬蓬(15)。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16)。樂只君子,萬福攸同(17)。平平左右(18),亦是率從(19)。
汎汎楊舟(20),紼纚維之(21)。樂只君子,天子葵之(22)。樂只君子,福祿膍之(23)。優哉游哉,亦是戾矣(24)。
【鑒賞】:
關于此詩的寫作時代及主題歷來說法不同:《詩序》云:“《采菽》,刺幽王也。侮慢諸侯。諸侯來朝,不能賜命以禮,數征會之,而無信義,君子見微而思古焉。”這顯然與詩中天子賜諸侯車馬、禮服之舉相違,以美為刺之說是不可取的。《詩集傳》標新立異曰:“此天子所以答《魚藻》也。”這純屬揣摩之詞。《魚藻》是寫天子在鎬京飲酒之樂,而此詩則是寫天子賜命諸侯,風馬牛不相及,何“答”之有?故被斥為“臆說可笑”(《詩經直解》)。《詩義會通》說:“此詩明為諸侯來朝,天子嘉之之作。……此必宣王朝諸侯之詩。”后世學者信以為然,公認這是一首諸侯來朝,天子賞賜之詩。
全詩五章,可分三層。首章為一層,寫天子賞賜諸侯。詩開頭兩句即事起興,以“采菽”必以“筐”、“”盛之,興比諸侯來朝,必以寶物賜之。接下六句寫周王賞賜。詩以設問口氣,具體說明天子賞賜諸侯的禮物是“路車乘也”和“玄袞及黼”。賞本為一事,而分兩層來連用兩個問答何也?這既能充分表達天子的深情厚意,又可以增添詩歌反復詠嘆的韻味。
中間三章為二層,追述諸侯來朝及功勛。第二章寫諸侯來朝的盛況。前兩句同首章開頭一樣,即事起興。詩以“檻泉”之旁有芹菜可采,興諸諸侯來朝也有儀容可觀。何楷析之曰:“以檻泉自下上出,興君子來朝亦有儀從可觀”(《詩經世本古文》)。接下六句寫諸侯來朝途中的壯觀。先用視覺:“言觀其旂”,旗幟高揚、鮮艷、奪目、十分壯觀。次寫視聽:“其旂淠淠,鸞鳥嚖嚖”,“淠淠”摹旗飛舞之態,“嚖嚖”擬鈴聲蕩漾之狀,氣氛熱烈異常。再寫視覺:“載驂載駟,君子所屆。”眼見諸侯車馬駛來,威儀從容。縱觀這六句,通過視聽把諸侯來朝壯觀的情景再現了出來。第三章寫諸侯朝見天子的情況。這章運用賦法,首先描寫諸侯來朝衣著,別具風彩。他們穿著華貴的禮服,扎著裹腿,顯得端莊而肅敬。姚際恒譽之曰:“寫服飾別致妙義”(《通議》)。接著“彼交匪紓,天子所予”兩句,寫諸侯不怨不慢,風度雍容,博得天子的賞賜。對此,《鄭箋》作了精辟地解釋:“彼人交接,自偪束如此,則非有懈怠紓緩之心,天子以是故賜予之。”最后四句為慶頌之辭,反復詠嘆天子賜給他為侯伯,天子賜給他以福祿,感激涕零。第四章寫諸侯為天子治國安邦的功勛。詩開頭“維柞之枝,其葉蓬蓬”兩句,以柞樹葉繁茂,興比君子(諸侯)有賢才之德。接下六句是贊頌之辭。前四句諸侯為天子威鎮四方,國泰民安,天子賞賜,諸侯歡樂,“萬福”共享。后兩句頌諸侯精明強干,順從天子使國家平安。《鄭箋》曰:“能辯治其連屬之國,使得其所,則連屬之國亦循順之。”
末章為三層,寫諸侯優游自得之情。詩開頭兩句,以“楊舟”興比諸侯,以“紼纚維之”興比天子與諸侯的關系。接下六句為贊頌之辭。天子測度諸侯有盛德,便重重的給他們賜福降祿,并使之“優哉游哉,亦是戾矣”,其樂無窮。由此觀之,天子厚愛諸侯之意溢于言表。
這首詩從內容上看,反映的全是貴族生活,似乎無什么可取之處。但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在寫作上,結構靈活多變。如在第三章中“樂只君子”以下四句,放在本章的最后,而在第四、五章中則放在中間,行使文避免呆板。另外,還運用了比興手法和重言句式,增強了詩的感召力。
上一篇:《采蓮曲》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采葛》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