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劉叉,籍貫、生卒年月均不詳。據(jù)《唐才子傳》說,他是河朔(今河北)人,大約生活在唐憲宗元和年間。其為人“任氣重義”,狷急粗獷,年輕時曾“因酒殺人”,隱名逃亡,后遇赦得出,卻始終未改“不能俛仰貴人”的脾氣。《偶書》頗能反映劉叉“不能與世合”的抗爭精神。這首詩,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對社會的憤慨情感,而且也揭示了“事隨日生”的客觀規(guī)律。
扶桑,神話傳說中的樹名。《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云:“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這里指太陽升起的地方。“細如毛”,乃言“人間萬事”之多,它既是形容,又是比喻。這兩句詩是說: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按其規(guī)律有節(jié)奏地?zé)o休無止地運行著;人間紛繁復(fù)雜的事情便一一發(fā)生。當時,李唐王朝政治上的腐敗無能和統(tǒng)治者生活上的荒淫無恥,引起了社會諸方面的矛盾,不平的事情自是時時增生:善良的人受欺壓,貧窮的人受勒索,正直的人受排斥,多才的人受冷遇……。“萬事”乃是指這些不平之事。這些“萬事”,不能不引起詩人的冷靜思考,不能不激起詩人的憤懣不平。因而,詩人借用神話傳說中的“扶桑”,形象地說明“事隨日生”的客觀規(guī)律;運用“細如毛”的比喻,生動地說明“人間萬事”的繁雜性,表達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自然流出,理自然顯露。令人思之有理,讀之有趣。
上一篇:《以事被革作·[明]錢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偶興·[唐]呂從慶》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