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玉兔毫(玉免毫)》|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唐·李白詩《殷十一贈栗岡硯》:“殷侯三玄士,贈我栗岡硯。灑染中山毫,光映吳門練。”清·王琦注引王羲之《筆經》:“諸郡毫,唯中山兔肥而毫長,可用練熟絹也。”
又,唐·韓愈《毛穎傳》:“毛穎者,中山人也。……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又,《藝文類聚》卷五十八《雜文部四·筆》引《廣志》曰:“漢諸郡獻兔毫,書鴻門題,唯趙國毫中用。”又引蔡邕《筆賦》曰:“惟其翰之所生,于季冬之狡兔。”
【釋義】相傳造筆的人是蒙恬(秦代將軍),而《古今注》以為蒙恬所造秦筆,是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叫做“蒼毫”,還不是兔毛竹管。但也有不同看法,《淵鑒類涵》卷二百零四《文學部·筆四》,卻說:“《史記》:蒙恬取中山兔毛作筆。”不過可以肯定,到了漢代,筆已以竹為管,兔毛為毫。而兔毛則以中山兔的毛質量最好。中山,戰國時國名,后為趙國所滅,所以《廣志》所說“唯趙國毫中用”,即指中山兔毫。韓愈所作《毛穎傳》,毛穎即筆的戲稱,還說它“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因此,管城子后來也成為筆的代稱。
【例句】①他拂素楮鵝溪繭,蘸中山玉兔毫,不弱如駱賓王夜作論天表。(鄭光祖雜劇《迷青瑣倩女離魂》第一折[寄生草])中山玉兔毫即筆。②磨鐵角烏犀冷,點霜毫玉兔秋。(喬吉雜劇《杜牧之詩酒揚州夢》第一折[寄生草么篇])霜毫即秋天兔毛制的筆。
上一篇:元曲典故《專諸妻力贊夫主》|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中山釀》|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