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 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 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 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 憐君何事到天涯!
這是劉長卿的七律精品之一。詩的內容渾成深厚,基調凄愴悲涼,與作者的生活遭遇不無關系。劉長卿剛正不阿,曾兩次遭貶。此詩于第二次被謫來到長沙時作。
時值深秋,詩人來到賈誼故居。“湘州城內郡廨,有陶侃廟,云舊是賈誼宅。”(《水經·湘水》)漢文帝時賈誼曾官至太中大夫,因權貴中傷,出任長沙王太傅三年。此后又被召回為梁懷王太傅。懷王墜馬而亡,賈誼自傷為傅無狀,終郁郁而死。面對賈誼故宅,劉長卿睹物思人懷古傷今,慨然而歌:“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首聯點出了題目。賈生謫于“此”象那棲息的鳥兒,雙翅遲緩沉重,“三年謫宦”,卻留下了萬古傷悲。“楚客”暗指賈生為楚地流客。“三年”與“萬古”對舉,以時間的寡勝,映襯出感情的起伏,凄楚悲涼。突出了一個“悲”字,使人自然覺出深秋的寒意和感受到詩人沉郁的心情。
頷聯緊承上文,可以說是濃筆重彩渲染過故宅的所見、所感。“秋草”“寒林”“日斜”,“空見”“人去”,一片蕭殺、一腔悲哀。詩人當時處境十分艱難,獨尋到此,實際上是帶有一種仰慕、一種寄托,對著知己一般的古人,當一吐為快。這兩句借用了賈誼《鵩鳥賦》中“野鳥入室,主人將去”語意。史傳賈生貶居長沙時見有不祥之鳥飛入舍內,恐壽不得長久,傷悼之余作賦以自慰,實為抒發其抑郁不平的心情,詩人借用此意,悲之中更加感傷之情,氣氛黯然沉悶。
頸聯一轉,委婉道出詩人的悲憤。“有道”、“猶”,頗有力度。“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還那么無情,言外之意:當今的昏庸之帝唐代宗更不會對自己施什么恩澤了!下文一句反詰更見精神:“湘水無情吊豈知?”流水無情東去不息,賈生憑吊,屈原不知;而今深秋傍晚我獨尋賈生到此,他又哪能知曉呢?世態炎涼,知音何在?!此時,仿佛詩人對著蒼天呼告:“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斜日西下,秋風瑟瑟,黃葉落地,江山空寂,“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賈君您為何被放逐天涯,你我都是無辜的呀!“憐”字,是悼人,也是惜己,同時也是對不公平現實的控訴。尾聯剛健遒勁,詩人的滿腔悲忿,噴涌而出。
全詩貫穿了一個“悲”字,哀宛感嘆,酸楚動人。明寫古人,暗喻自己,筆法頗為含蓄深沉。
上一篇:《金人捧露盤 錢塘懷古·元·羅志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隋宮·唐·李商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