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園即事(三首)》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其 一
西北瓊臺祀野狐①,香消燭滅如云孤。
平生枉自耽禪悅②,親見涂山入夢無③。
【題解】
后園: 潼關(guān)道臺署后園。即事: 即興記事。此組詩選自《潼關(guān)文史資料》第八輯,此詩為三首中的第一首,
【簡析】
這首詩主要描寫在潼關(guān)道臺署后園西北瓊臺祭祀野狐之事,作者又由此想到了自己平生篤信佛教終無所成,夢中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注釋]
①祀: 祭祀。
②枉自: 白白地,徒勞地。耽禪: 沉溺于佛教。
③涂山: 山名,眾說不一,此當(dāng)指江州(今重慶市巴縣)的涂山,亦即作者家鄉(xiāng)一帶的山水。
其 二
嫩綠韶華二月英①,古槐新柳迥成行②。
鶯歌歇后蟬聲起,留與詩人吊夕陽。
[注釋]
①韶華:美好的時光。英:指花。
②迥: 迅速。
【題解】
此詩為三首中的第二首。
【簡析】
這首詩主要描寫在潼關(guān)道臺署后園春日賞景之事,原野嫩綠,百花綻放,古槐新柳綠蔭成行,鶯歌蟬鳴此起彼伏,到處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而賞春之人也陶醉在春色美景之中流連忘返。詩歌畫面疊出,動靜結(jié)合,形象鮮明。
其 三
雉堞周回繞曲池①,春光不許外人知。
桃花片片隨流水②,不遇韓憑莫詠詩③。
[注釋]
①雉堞:墻上的垛口,此泛指潼關(guān)城城墻。
②此句借用樹葉題詩典故。據(jù)《本事詩》載,唐天寶年間,顧況在洛陽與詩友游于苑中。一位宮女在梧桐葉上寫了一首詩,隨御溝流出,詩云: “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顧況得詩后寫道: “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dāng)嗄c時。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從上游流入宮中。十幾天后,顧況又在御溝流出的梧桐葉上見詩一首,詩云 “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而據(jù)《云溪友議》載,唐宣宗時,舍人盧渥到長安應(yīng)舉,偶然來到御溝旁,見一片紅葉有題詩,就從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內(nèi)。后來,唐宣宗準(zhǔn)許宮女嫁百官司吏。盧渥娶了一位被遣出宮的姓韓的宮女。一天,韓氏見到箱中的這片紅葉,幽幽地嘆息道: “當(dāng)時偶然題詩葉上,隨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③韓憑: 相傳戰(zhàn)國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淪為城旦。憑自殺。其妻何氏暗中腐爛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愿以尸骨賜憑合葬。宋康王怒,不聽,使里人埋之,兩冢相望。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兩冢之端,旬日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 “相思樹”。晉干寶《搜神記》、唐李冗《獨異志》、唐劉恂《嶺表錄異》等都記載了這個故事。后成為男女相愛、生死不渝的典故。莫 不。詠詩:指寫詩。
【題解】
此詩為三首中的第三首。
【簡析】
這首詩由古代皇宮聯(lián)想到了潼關(guān)道臺署后園的曲池,賦予道臺署后園曲池桃花以優(yōu)美的愛情故事。作者想象豐富,寫得饒有情趣。
上一篇:《吊楊伯起墓》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和令狐相公《入潼關(guān)》》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