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奏仙唄,向夕遍空山。清切兼秋遠,威儀對月閑。靜分巖響答,散逐海潮還。幸得風吹去,隨人到世間。
東川七律精到,此作亦沉細可思。
【箋釋】
[北山] 即鐘山,又名紫金山。《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呂向注:“鐘山在都北。其先周彥倫隱于此山,后應詔出為海鹽令。今欲卻過此山,孔生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云‘北山移文’。”《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五“潤州上元縣”:“鐘山,在縣東北十八里。按《輿地志》,古金陵山也,邑縣之名,皆由此而立。吳大帝時,蔣子文發神異于此,封之為蔣侯,改山曰蔣山。宋復名鐘山。梁武帝于西麓置愛敬寺,江表上巳常游于此,為眾山之杰。”劉長卿又有《宿北山于禪寺》詩。考此詩,當作于游歷金陵時。精舍,道士、僧人修煉之所。《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時有道士瑯琊于吉,選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制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晉書》卷三《孝武帝紀》:“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內,引諸沙門以居之。”體如,僧人,不詳。梵,指誦唱佛經。王僧孺《懺悔禮佛文》:“高梵宛轉,寧止震木。”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仙唄] 謂僧侶禪頌聲。《高僧傳·經師論》:“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為唄。”
[清切] 形容聲音清亮急切。王昌齡《宴南亭》詩:“城樓空杳靄,猿鳥備清切。”
[威儀] 莊重的儀容舉止。《尚書·顧命》:“思夫人自亂于威儀。”孔傳:“有威可畏,有儀可象。”《漢書》卷八三《薛宣傳》:“宣為人好威儀,進止雍容,甚可觀也。”又,佛教稱行、坐、住、臥為四威儀。亦泛指動作舉止的種種律儀規范。《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憲章,名威儀也。威謂容儀可觀,儀謂軌度格物。”
【輯評】
《唐詩歸·中唐一》:“威儀對月閑”,譚元春評:“威儀”二字不能如此用。“幸得風吹去,隨人到世間”,鐘惺評:此句之妙,妙在“幸得”二字。
上一篇:《送少微師西行》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興平王少府游梁》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