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維
斜光照墟落, 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倚仗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 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 悵然歌式微。
〔渭川〕即渭水,在長安附近。〔雉〕野雞叫。《詩·小雅·小弁》:“雉之朝,尚求其雌。” 〔式微〕即《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這里只用“胡不歸”之意。
王維的這首詩寫的是初夏傍晚農村生活的實景,充滿了“田園牧歌”的情調。
太陽已經西斜,落日的余暉照著村落。大大小小的深巷中牛羊成群結隊的歸來。村中的老翁拄著拐杖,站在柴門前,等候著外出放牧牛羊,即將歸來的兒孫。顯然,這是一幅安祥寧靜,充滿了濃郁生活氣息的農村晚景,洋溢著令人陶醉的詩情畫意。
接著詩人的視線一轉,五六句出現了另一種景色:一望無垠的綠油油的麥田,麥苗已經抽了穗;一帶被蠶吃過的桑林,桑葉稀疏。農夫們扛著鋤頭從田間歸來,在村口相見,彼此寒喧著、閑談著,議農事,話家長,其樂融融,這又是另一幅平凡習見,但又不乏樂趣的農村生活畫面。
以上對農村生活的描繪中是有著詩人強烈的感情色彩的。從字里行間,時時流露出詩人的贊美之情,向往之情。結尾兩句則是這種感情的直接抒寫。詩人明確宣布:為此而羨慕農家生活的安閑逸樂,唱起《詩經·邶風·式微》表示了自己心中的“歸耕”——歸隱務農之意。
欣賞這首詩不在乎探討王維會不會歸耕,也不在乎他在詩中有沒有寫出農民所受的剝削和痛苦。離開原詩所創造的具體形象,所提供的具體內容,而用另外一套什么東西要求它,去評價它,則不免是過份的苛求。王維生動地描繪出農村生活畫面,贊美了農村生活的安祥寧靜,這本身就具有一種美感,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從思想內容上來看,它無疑也是具有人民性的。
上一篇:《漁父詞·元·趙孟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游山西村·宋·陸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