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皎然
移家雖帶郭, 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 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 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 歸來每日斜。
〔帶〕近。〔郭〕泛指城墻?!参骷摇澄鬟叺泥従印?/p>
這是一首訪友的詩。按常情而言:訪友而會,自是興致勃勃;尋友不遇,當是悵然失望。這一首詩寫的是不遇,卻一點也沒有流露出那種怏怏若失的情緒,相反,尋訪者卻因而得到了一個細細觀察朋友居處環境的機會,并了解了朋友的行蹤。這首詩既反映了詩人淡泊輕松的心理,并由此也看到了他所訪朋友的自然清逸的性格。
原來詩人皎然是一個和尚,很有詩名,葉夢得說在唐詩僧“中間皎然最為杰出”(《石林詩話》)。和尚,當然是一種鄙棄功名利祿之人,心境是恬淡而寧靜的,何況又兼是詩人,有一種飄逸之態。他所訪的朋友呢?陸鴻漸,即陸羽。此人又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物,他著有一部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因而被后人奉為“茶圣”、“茶神”。民間流傳著陸羽的許多傳說,他也是一個“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的隱逸之士。皎然和陸羽曾同居吳興杼山妙喜寺,為好朋友,后陸羽移家,皎然去看望他,雖吃了一個閉門羹,卻因此而留下了這首活活畫出了兩個淡散之人的詩篇。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這是寫陸羽新居的位置:這個新家離城郭不很遠,可是由此而去,卻只有通往桑園麻地的田野小路了?!敖N籬邊菊,秋來未著花?!边@是寫陸羽新居的外境:在這個新家的籬笆邊上,栽種了許多的菊花,已經是秋天了,還未曾開花呢?!翱坶T無犬吠,欲去問西家?!边@是寫尋訪陸羽不遇:扣敲這新居的門扉,無人答應,連看門的狗吠的聲音也沒有,正想離去,忽然動念,還是去問問他家西邊的鄰居吧?!皥蟮郎街腥?,歸來每日斜。”這是寫陸羽的行蹤:他的西鄰回答說,這家的主人已經去了山里,每天要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才回來呢!
陸羽既被茶商奉之為圣、為神,這首詩就成了彌足珍貴的真實史料,它從一個側面記載了陸羽的為人:他孑然一身,進門入家,出門上鎖,連一條看門的狗都沒有喂養;他生性愛菊,愛端雅清高的菊花,愛屈原“餐秋菊之落英”的菊花,愛陶潛“采菊東籬下”的菊花,愛“發在林凋后,繁當露冷時”的具有頑強和高尚品格的菊花;他又喜幽靜,雖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出門是野徑,是鄉村小道,是桑麻之地,是崎嶇山路;他更熱愛茶事,早早地出門了,晚晚地才歸來,哪里去了?上山采茶去了,或者是觀察茶樹的生長情況去了。唐代詩人皇甫冉在《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云:“采茶非采菉,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歸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借問王孫草,何如泛碗花?”這就佐證了陸羽熱愛茶事,注重實地觀察調查。詩篇寫了陸羽空巢的外景,似乎未在陸羽的身上著筆,然而還是詠人了,刻劃了陸羽的熱愛自然、熱愛事業、生性疏放、品格高尚的逸士風度。
皎然呢,也在詩里流露出了他自身的恬淡而飄然的風度,包括這首詩的形式——這雖是一首五律,然與唐代的一般五律迥異,它中間的四句完全不講對仗,極象六朝的五言古體,和諧而流動,自然而清淡。
上一篇:《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園·宋·陸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