頍弁
作者: 李青山 【本書體例】
【原文】:
有頍者弁(1),實維伊何(2)?爾酒既旨(3),爾肴既嘉。豈伊異人(4)?兄弟匪他(5)。蔦與女蘿(6),施于松柏(7)。未見君子,憂心弈弈(8);既見君子,庶幾說懌(9)。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10)?爾酒既旨,爾肴既時(11)。豈伊異人?兄弟具來。蔦與女蘿,施于松上。未見君子,憂心怲怲(12)。既見君子,庶幾有臧(13)。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既旨,爾肴既阜(14)。豈伊異人?兄弟甥舅(15)。如彼雨雪(16),先集維霰(17)。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18)。
【鑒賞】:
關于這首詩,有人認為是周王宴請兄弟親戚之詩。也有人認為是某貴族宴請其兄弟親戚的。后說較為寬泛,似妥。詩中的“君子”,在西周、春秋時期,是奴隸主貴族的通稱,因此“君子”不一定就是周王。
全詩三間,都是以赴宴者的口吻來寫的,不僅描寫了宴席的豐盛,也寫出了貴族間彼此依附的關系。在表面熱鬧的氣氛中,籠罩著一種悲觀失望、及時行樂的沒落低沉的情緒。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反映出國家政治和奴隸主貴族走向衰亡的局面。據此來看,此詩很可能是寫於西周末年社會大動亂之際。
三章均以“有頍者弁”領起,描寫貴族們個個頭戴著尖頂的高帽來參加宴會。其中,一、二章中的“實維伊何?”“實維何期?”都用了設問的句式,不獨具有領起的作用,而且渲染了宴會前的盛況和氣氛,以及貴族們赴宴前精心妝扮、歡欣雀躍的心情。第三章改用“實維在首”,寫出貴族們打扮起來后自我欣賞、顧影陶醉的情態,以贊美的語調稱道自己的帽子戴在頭上正合適、怪好看。接下來,便鋪寫宴席的豐盛:“爾酒既旨,爾肴既嘉”、“爾酒既旨,爾肴既時”、“爾酒既旨,爾肴既阜”,三章六句,只變化了后三句的最后一個字,酒是美酒,香甜可口;菜是好菜,不僅味美,而且入時、豐富。接著,再寫宴會上彼此間的客套、應酬:“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豈伊異人?兄弟具來。”“豈伊異人?兄弟甥舅。”均以反問的句式,表示親密的語調,無間的關系,寫得十分真實生動,話語是平白的,感情是熱烈的,完全是一種習見的情景。以下一、二章中的“蔦與女蘿,施于松柏”、“蔦與女蘿,施于松上”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既有對主人的恭維,又道出了他們彼此間一榮俱榮,一枯俱枯的依附關系。第三章“如彼雨雪,先集后霰”,不再是前兩章內容的重復。他們由今日的聚首,想到其日后的結局,眼下的歡聚譬如雨雪:先落冰珠后落雪花,終究是要消融化掉的。在暫時的歡樂中,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暗淡沉淪的情緒。各章后四句,均是前來赴宴的貴族們內心感情的抒發。但內容上有所變化,而且一層深入一層:先是未見君子,內心憂愁,既見君子,興高彩烈;進而又想到能吃點什么,能得點什么賞賜。及至第三章“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頓時由眼前的繁華,物質的享受,想到了來日的難堪,于是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及時行樂的心情,充滿悲觀喪氣的音調。
這首詩基本上采用“賦”的手法,以展露當時貴族階級心靈世界和思想感情見長。并以此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的變動,讀來婉轉深沉。
上一篇:《韓奕》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題紅葉》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