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嶰谷遺風》|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呂氏春秋·古樂》:“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
又,漢·應劭《風俗通義·聲音》:“昔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于嶰谷生,其竅厚鈞者,斷兩節而吹之,以為黃鐘之管。制十二筒,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為六,天地之風氣正而十二律定,五聲于是乎生,八音于是乎出。”
【釋義】傳說古時黃帝派伶倫到昆侖山之北嶰谷中取竹子,做成管樂器,定音律為十二,于是人們就有了五聲八音。嶰谷的竹子傳說做樂器最好,后人以嶰竹代稱笛、簫等管樂器。嶰谷遺風則指黃帝為人們定下的十二律、五音、八聲,即音樂中最基本的東西。
【例句】自嶰谷,起遺風,定雌雄,十二筒,律應黃鐘,梅落江清吹三弄。(賈仲明雜劇《鐵拐李度金童玉女》第一折[魚游春水])這是金安壽家樂唱的歌詞,唱出音樂的古源。
上一篇:元曲典故《堯民圖(堯民)》|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延陵高風》|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