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連云檣櫓,白骨紛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fā)。
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
歌舞樽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發(fā)。
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薩都刺(1272—?),字天錫,號直齋,本姓答失蠻氏,實為蒙古族人。祖父因功鎮(zhèn)守云、代,遂在雁門定居下來。他在元朝泰定帝的泰定年間中進士,官至河北廉訪經歷。晚年寓武林,常游歷山水。薩都剌的詩詞內容比較廣泛,戰(zhàn)爭的殘酷,人民的苦難,朝代的興廢,自然的色彩,都是他詩詞所注意反映的題材對象。他的詩風清麗俊逸,詞風則豪邁奔放。
作者來到石頭城這個六朝建都之地,他登上城頭,看這里有山河之險,深知這是名不虛傳的形勝之地,眼前好象看到了當年幾代兵家在這里的爭奪,戰(zhàn)旗蔽日,戰(zhàn)艦連云,許多士兵的白骨堆積在城下。城下的長江,襟南帶北,任人在這里爭奪,使無數英雄銷磨凈盡。再望城中六朝宮殿的遺跡,所見是一片荒涼破敗景象,更是令人觸目傷情。作者從六朝統(tǒng)治者最后都空留離宮、輦路,人亡骨朽的歷史結局,暗示出一種思想:天險不足憑,強力不足恃,歌舞繁華終有散場,只有青山、流水、芳草、明月,皆不隨人事的興廢而改變其固有運動規(guī)律,這難道還不足以使人對于功名富貴的追求,覺得興味索然嗎!作者的吊古之中寄寓有現(xiàn)時的傷感,這在元朝的統(tǒng)治當世,很顯然是有怨憤之情的,這對于那些熱衷于濁世功名的人,能起一種動搖作用。
上一篇:羅隱《感弄猴人賜朱紱》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蔣士銓《落葉》詩意|閱讀答案